在蒙古的这四年,对睿哲来说既漫长又充实。他远离家乡,身处陌生的环境,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和才华,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知识和希望。
睿哲担任蒙古孩子们的教书先生,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授他们汉字和汉字文化。孩子们对这些新奇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睿哲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探索汉字的奥秘。
除了教育孩子,睿哲还关注到了底层的奴隶们。他发现这些奴隶们虽然勤劳,但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于是,他决定将《齐民要术》中的农科知识翻译成蒙语,传授给他们。
睿哲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所以他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书中的知识,还亲自带领学生们去试验田进行实践操作。在试验田里,睿哲和学生们一起播种、施肥、除草,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种植方法。
经过不懈的努力,睿哲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试验田里的农作物茁壮成长,产量比以往有了显着的提高。这不仅让奴隶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让睿哲在这片土地上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睿哲的举动让他的姐姐彻底的在蒙古站稳了脚跟有了更多的权势和地位。
王爷对睿哲的才华和成就深感钦佩,这种钦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王爷甚至舍不得让这个便宜小舅子离开蒙古,他觉得睿哲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放在哪里都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为了留住睿哲,王爷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暗中示意底下的部落去寻找美女,希望能通过婚姻的方式将睿哲留在蒙古。王爷心想,只要睿哲在这里成了家,有了牵挂,自然就不会轻易离开了。
然而,睿哲心中却另有打算。他虽然对蒙古的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去完成。他原本应该去年就回京参加科举考试,可由于试验田的事务耽搁了行程。如今,两年后的科举考试已经迫在眉睫,他绝对不能再拖延了。
睿哲深知科举考试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不仅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更是对祖母和额娘的一种承诺。他的祖母和额娘都在京城等待着他的归来,他不能让她们失望。而且,阿玛除了他之外,还有许多孩子需要照顾,自己就不凑那个热闹了。
尽管王爷姐夫的挽留让睿哲心中泛起一丝涟漪,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绝不能被情感所左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睿哲毅然决然地决定踏上回京的路途,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