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用人命磨也要拿下(第1页)

既然被叫做惩戒旅,那么第八旅的兵员就不是良家子了。

其兵员全是关在监狱里的政治犯,被俘虏的红军,被捕的地下党,国党中的左派,民主人士中18-30岁的青壮年。

这些原本要么被公开处决,要么被秘密处决的敏感政治犯。

被作为警务系统的二号人物的萧剑林以“废物利用”做提议。

组建战场上当敢死队性质的惩戒营,集中起来用在对日作战,将这些必死之人收拢过来。

国府看在萧剑林的钱和身份上,同意了这个方案。

唯一的要求是,决不能让第八旅的人活着离开战场。

萧剑林一视同仁的将这些政治犯武装和训练成军队。

除了不能放他们退伍,自由。

他们的其余待遇,包括军饷待遇都是和萧剑林手下的军队一模一样。

是以从31年开始,只进不出的情况下。

原本只是惩戒营的规模,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兵员超1万的惩戒旅。

雨花台这种易攻难守,偏偏又是日军必攻的战略要地。

无论是谁来守,守军必定会遭受惨重伤亡的阵地。

自然是由惩戒旅这种部队来守,这也是惩戒旅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日军第六师团是日军的顶级王牌部队。

那么这个共产党员占比超过70%,没有一个新兵,全是训练多年的老兵。

被内部叫做红星旅的第八旅就是此时天朝的顶级王牌。

“开火!”

这是防守在雨花台上的红星旅营长的命令。

一瞬间,一张在此时绝对算得上世界第一的火力网喷射而出。

武装警察部队的一个12人的步兵班的班长副班长,第一战斗小组组长装备三三式冲锋枪。

一名主射手,一名副射手负责一挺三三式轻机枪,其余七名步兵装备98K步枪,弹药充足。

这样的步兵火力,此时绝对是冠绝全球的存在。

正在全力冲锋的日军丝毫没有准备,如同草坪被人用镰刀整齐割了一刀一样,齐刷刷的倒了一大片。

布置在两侧只有几十米高丘陵里隐蔽的极好的永备火力点里,装配钨芯穿甲弹的12.7毫米重机枪也开始咆哮。

密集的子弹打在躲过了重炮轰击,掩护进攻的日军坦克的侧面。

这里可没有额外焊接装甲板,而且还是坦克最脆弱的地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