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空地协同+步坦协同(第1页)

猝不及防之下,损失惨重。

尤其是大量的12.7毫米重机枪和60毫米迫击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射速都全面压制日军步兵火力的核心歪把子机枪,九二式重机枪,50毫米掷弹筒。

见大家都认同自己,石原莞尔中将接着分析道:

“不过我军的重火力是全面压制金陵军的。”

“破局的关键在于炮兵上!”

“我看过伤亡报告,在雨花台方向,我军伤亡的一半都是在冲锋途中金陵军的那几个105毫米重炮营,还有75毫米山炮造成的。”

“而且由于有这几个重炮营的存在,我军的重炮不能抵近射击,射击的精度大减,白白的消耗了大量弹药,以至于发射了一万多枚大口径重炮,连小小的雨花台上工事都未完全摧毁,那些永备火力点造成了部队的大量伤亡。”

说到这里,石原莞尔中将对负责重炮群的指挥官尾上中将问道:

“尾上君,如果没有了金陵军的重炮威胁,让你的重炮能靠近雨花台三公里位置,你需要多少发炮弹能摧毁雨花台上的永备防御工事?”

炮兵专业的尾上中将几乎没有思考,立即回答道:

“最多只要一千枚,这个距离上我们重炮营就可以出动240毫米攻城重炮,而不是现在一样主要依靠重炮远程轰击,精度难以保证,区区不到一百米海拔的小小雨花台。”

“没有任何工事可以扛得住240毫米攻城重炮的直接攻击!就算是摧毁不了,工事内的任何生物也会被巨炮震死!”

“不过此炮部署慢,撤离慢,射程跟金陵军的105毫米重炮射程相当,为了防止被金陵军炮兵摧毁,没有部署到一线。”

明治四十五年式240毫米榴弹炮是日本在1912年研发的一款重型火炮

日军“大和魂”明治四十五年式,240毫米榴弹炮,是日军野战部队中最大口径的重炮了。

发射的弹丸重200公斤,威力巨大,一发下去,就是不装炸药,砸也能砸一个巨大的坑出来。

不过缺点也明显,该炮全重38吨,非常重,野战条件下机动性极差。

转移阵地时需分解成部件装到10辆卡车上,且组装状态下不能机动。

其装填过程极其麻烦,需要依靠扬弹吊臂将炮弹提升到火炮后部导轨上的小车中,再依次填入发射药包和引信,发射速度仅为每分钟1发。

这种情况下,该炮极易被敌军空军和火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