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到位,临时仓库也落实后,林向安便让人紧锣密鼓地投入秋粮收购。
这天夜里,林向安与赵泽单独对坐,低声商量起回京之事。
“阿泽,你明日就启程回京,回去后,有几件事,需要你去办。”
赵泽点了点头,早知这趟是他先行回京,便凝神聆听。
林向安缓缓说道:
“第一要紧的,是借国公府的关系,
想办法去拜会户部仓场侍郎,或者京通仓监督,兵部武库司的官员也行。
见面时只需含蓄透个口风,说你此番南下,正好带来一批上好的南粮,
愿按官价充入粮仓,为朝廷分忧。
也可换个说法,边军弟兄戍守辛苦,你愿供给一批优质军粮。
这类客户才是重点突破口。”
这些渠道往往量大、回款快。
官价通常高于收购价,利润稳定。
而且这不仅是赚钱,更是‘为国办事’,也算积累一笔实打实的政治资本。
赵泽认真记下,轻声应道:
“好。”
随后林向安又给他指出第二条路子。
毕竟渠道多元化,才能带来更多利润。
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其次,是大宗批发。
找京城最大的几家米行、粮号,整船出货。
你带些样品回去,再给出一个比他们自己南下采买略低的价格。
这类人群,要强调的是,现货现结,无运输风险,也无损耗。”
这个渠道也能快速出货,资金回笼快。
能为南方下一步收购提供现金流。
赵泽点点头,记住了这个思路。
“第三,就是像京城有影响力的大家族,
比如政治盟友、政敌等,给他们赠送粮帖,可低价供应优质粮。”
当然只占少部分,属于人情和未来投资。
毕竟各地产粮,但质量不一样。
湖州位于太湖南岸,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尤其是青紫泥,气候温润,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太湖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避免了旱涝灾害。
而且湖州出产的糯米和粳米质量上乘,口感软糯香甜,本就是进贡朝廷的“贡米”。
在杭州、苏州乃至京城,“湖州米”可以说是优质高价的代名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