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众人都吃得颇为尽兴。
饭后,伙计们上前收拾餐桌。
几人便移步里间,围炉而坐,冲上一壶新茶,旁边还摆了些细点心,正好慢慢消食。
闲话几句后,终于转入正题。
也就是郑佑最关心的事。
“林小举人,那木船模型,你看要怎么做?”
林向安也没再绕圈子。
说到底,当初能做出那艘模型船,也不过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
最初的念头,是想给林嘉月、王和忠做些能动手拆装的玩具,于是就四处打听木匠。
可当地大多数木匠以打家具、做屋架为主。
擅长的也多是基础明榫结构,像直榫、燕尾榫、马牙榫一类,讲求实用、耐用、效率高。
可他要的却不是这个。
林向安想锻炼两个小家伙的逻辑思维,以及动手能力。
于是就想打造鲁班锁这类小玩意。
鲁班锁的原理,正是榫卯结构的灵活应用。
它不靠钉、不用胶,全靠木块之间榫头与卯眼的错位咬合,形成复杂稳定的三维结构。
易拆难装,这一特性最能锻炼空间感和手眼协调,以及逻辑能力。
但鲁班锁,讲究的是“闷榫”技巧。
外表看不出榫卯,拆装全靠手感与判断,普通木匠极少能做。
就在林向安快要放弃的时候,正巧遇上一位早年避乱迁至南方的木匠。
此人年轻时曾在船厂待过,如今靠打家具为生。
造船对木结构的强度、防水、抗扭要求极高。
其所掌握的榫卯与搭接技艺自然不在寻常工匠之下。
林向安懂些数学和几何,那木匠也愿制作,两人一拍即合,一起试着做起了鲁班锁。
大概是这种形状,鲁班锁有非常多的造型。
从六柱锁、球型锁,到笼中取球梅花锁、方锁,几种常见结构都做了出来。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才起了做木船模型的念头。
镇上靠水,画舫、渔船、客船、货船样样俱全,那位木匠又懂船,林向安便顺势设计了一款木船模型。
参考了地方志、书籍、绘画,以及老匠人的经验,绘制出了总装分解图、榫卯节点图和零件编号图。
那模型船以福船为原型,全长约一尺三五(约45cm),共设计了百余个榫卯结构。
【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