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是最高了,某些自称大儒的人,写诗写不过,弹琴弹不过。”
程咬金没有丝毫犹豫得开吹,把李纲从坟里拉出来鞭尸。
自称大儒的,除了李纲也没别人。
“不错,楚国公的学识,已经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开创词、小说文学体,音律上,五音扩展至七音,以楚国公的学识才情,说可以开宗立派也不为过。”
房玄龄很公正地评价。
单论文采才情,已经无人能及叶尘。
各大士族皆默认,叶尘一个泥腿子出身,才情却远胜他们,尽管他们不愿接受,但不得不承认。
“然而武德三年,我参加科举,仅仅只考中举人,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叶尘接着提问。
“要么是有人从中作梗,要么就是那一年的科考题目有问题,那一年毕竟是第一次,大家经验都不足。”
武士彟赶忙打圆场。
那一届科举,以裴寂为首的武德老臣主持的,都是老兄弟,万一陛下要追究,那就麻烦了。
众人都搞不懂叶尘什么意思,翻旧账?
“我觉得可能不是科举的问题,在场诸位大人,多出自底蕴深厚的士族,有的是书读。”
“如房大人,出自没落寒门,但到底祖上辉煌过,家里有些底蕴,能读到的书远比普通人多。”
“而如我和楚国公这种祖上皆是贫农的,家里根本没有藏书,能读到的只有四书五经。”
“想要增加学识,就得四处求学,但求学需要的费用很高,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崩溃。”
马周站起来,同样出自贫寒农家,他太理解叶尘了。
“不错,马大人说得非常对,我只考中举人,乃是因为此前能读到的书太少。”
“我现在的学识,多是考中科举做了鄠县县令后,生活宽裕,有了影响力,接触得更广,才学到的。”
“那么,试问像我和马大人这样的学子,世上有多少?多少人才因无才或者无处求学而耽搁?”
“如果人人都有大量的书读,有地方求学,做到野无遗才,每届科举进士和举人的质量是不是更高?”
叶尘连续发问。
马周眸光亮了起来:“楚国公说得没错,如果天下读书人都能读到大量书籍,有地方求学,那必然会涌现大量人才。”
“或许现在能考中进士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连举人都考不上,人才质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