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够,今年青海道和云南道都种植了高产粮种,辽东那边虽然没来得及种,但够自给自足。”
“虽然关中、河北、河南多地受灾,但粮食产量高,百姓开荒热情高涨,未受灾地区皆丰收。”
“今年的粮食产量,不比贞观二年少。”
刘政会站出来汇报。
贞观二年,刚实现高产稻种与苞谷的推广种植,那年旱灾也才刚开始,是大唐最丰收的一年。
开荒开得多,加上青海道和云南道的推广种植,产量依旧在线。
要是没旱灾,全国丰收,那简直了。
“嗯,那就卖吧,到青海那边交易,正好可以在那边放牧,武士彟,由你全权负责交易,民部配合。”
李世民心里顿时有数了。
贞观二年敢发兵几十万入草原攻打东凸厥,并且紧跟着平吐谷浑,攻辽东,就是那一年粮食大丰收啊。
“谢天可汗陛下。”
吐蕃使臣大喜。
“天可汗陛下,我们西域诸国皆愿把矿卖给大唐开采,请陛下尽快派人前往开采。”
这时,一西域使臣站出来。
“不急,工部已经派人前往高昌开采,待工部官员摸索出经验再说。”
李世民当然知道西域诸国的小算盘,西突厥对西域摩拳擦掌,想借大唐驱虎吞狼。
一个个想得挺美。
“我们可以降低价格,可以配合大唐开采。”
西域诸国很急。
“哎,朕非是要压价,任何事都得循序渐进,越忙越乱越麻烦。”
李世民就是不答应。
西域国王们都急得抓耳挠腮。
这时,唐俭带着薛延陀使臣上殿。
“尊贵的天可汗陛下,明年薛延陀的岁贡已送到,夷男可汗请求与大唐加大贸易量。”
薛延陀使臣走到朝堂中央对着李世民一跪,态度那叫一个恭敬。
阿瓦郡王等人看得一愣一愣的,岁贡都整出来了,求着大唐满意,大唐真是越来越强大了。
得亏他们识趣,不然辽东和吐谷浑就是他们的下场。
现在他们都有点以大唐为荣的自豪感了。
就一年,南疆子民的生活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整了好多药材来卖,现在南疆子民有衣穿,顿顿能吃饱。
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嗯,可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