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底开始,各地就捷报频传,稻穗饱满,苞谷也更大。
李世民亲自带领百官去视察,确实稻穗比前几年饱满很多,苞谷也长得更大。
而农肥司虽然还没找到提炼化肥的替代品,但却通过试验发现一套肥田攻略。
秋收之后把地耕开,把桔梗整理出来,撒上干草烧成草木灰。
然后撒上粪水,草木灰防虫,加上冬天天寒,会把粪便滋生出来的虫子冻死。
这一套下来,第二年每亩地的产量能提高将近百斤粮食。
李世民亲自去试验田看了,产量确实更高,于是把这套流程公布天下。
于是粪水那个抢手啊,田埂、路边的野草都被割干净,拿回去晒成干草准备烧成草木灰肥田。
苞谷杆和稻草舍不得用啊,能烧火,能喂牲口。
十月底,各地数据报上来,因为苞谷需要晾晒的缘故,初步估计,今年粮食产量破一亿石,也就是一百亿斤。
现在大唐一千三百万人口,足够一人一天吃两斤的。
而这还只是秋收的,还有夏收的小麦、粟米那些。
青壮一天吃两斤都够呛,小孩、老人、妇女更别提。
去年秋收七千万石,都有很多百姓吃不完,大量卖粮。
现在大家日子越来越好过,炒菜舍得放油,一个星期吃一顿肉完全不成问题。
油水足了,就不显饿。
古代吃是头件大事,如此丰收,普天同庆,孩童唱的歌谣都变得欢快起来。
各地磨坊和镖局忙坏了。
古代的磨坊,也有碾米的,用木头磨。
因为粮食产量提上来,各地磨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磨出来的麸糠喂牲口,吃麸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各国之人看到大唐普通百姓也能大碗大碗造白米饭,震惊麻了。
而民部也总结出来了,剑南道、云南道、岭南道特别适合种调料,江南道就是种槡养蚕织布,北方则粮食更高产。
要说富,现在剑南道富啊,西边能放牧,然后到处种竹子造纸,天天有活干,有工钱拿,竹笋晒成笋干,卖往全国各地。
然后水源又发达,捕鱼,养鸡鸭鹅,连着云南道,药材生意也是做得风生水起,还有卖木材。
天府之地到底是天府之地。
物质上得到满足,精神也跟着富足,人们也更加开放,思想上的开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