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初教太子怎么不怕误人子弟?”
“高政、房遗直他们你不是教得很好吗?”
李世民满头黑线,这货就是懒。
“年纪上来了,精力不济啦。”
叶尘摆摆手。
百官集体黑脸,你要不听听你在说什么,你才三十岁,就精力不济,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入土了。
“咳,之前不是说要收罗典籍吗,现在有时间,臣建议成立一部专门掌管图书。”
“如汉时的五经博士,掌管图书,以备顾问。”
“同时培养人才,如敬播那种只会读书的,也是人才啊,熟读天下书籍后入弘文馆编修书籍,钻研文学,推动文化发展。”
叶尘赶忙转移话题,这老师当不了一点。
“陛下,这个谏议非常好,弘文馆现在太杂了,协助国子监负责教育发展,又要修史、编书、典藏。”
“若不能安心钻研学识,很难推动文学发展,不如成立一部分担压力,培养专向人才,在这部深造后,入弘文馆钻研学术,大大推动学术发现。”
虞世南立马附和,他是弘文馆祭酒,一把手,最有话说。
“嗯,那么这部叫什么名字,具体做什么呢?”
李世民点点头,也觉得这样更好。
“不如叫翰林院吧,掌管图书,设翰林院大学士和学士,大学士以备顾问,学士抄录和研读天下书籍。”
“正好要收录天下书籍,让翰林院负责整理和抄录,深造后,升任弘文博士,入弘文馆钻研文学,推动文化发展,造福天下。”
叶尘道。
翰林院学士就当是研究生,大学士是硕士,弘文博士相当于博士,弘文大学士相当于专家教授。
这么一区分就规范了。
“翰林院,这个名字好,还要具体区分,史学、文学、算学等,转向培养,造诣会更深。”
虞世南非常赞同。
“嗯,这事便由弘文馆负责,永兴公你主持,崔信明你协助,机会朕给你了。”
李世民道。
永兴公就是虞世南,县公。
“是。”
崔信明这一刻是感动的,之前他那般冒犯,陛下也没责怪他,还给他机会。
“嗯,诸卿可还有事议?”
今天朝会开得很长,李世民尿急,有点憋不住了。
“陛下,臣厚颜向您求一门婚事,犬子萧锐之前在太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