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个运输能力,便只能殖民大唐周围的国家。
运输能力确实重要啊。
“我在现代不是干这方面的,我只能提供知识和书籍,给一个方向。”
叶尘摇摇头。
“有这些就足够了,大唐人才济济,不会输给后世。”
李世民虎目中绽放出自信的光芒,爆发出气吞山河之势,桀骜地高高扬起头。
“我也这么觉得,房玄龄、杜如晦的智慧,哪怕我从史书中已经有所了解,但依旧经常被震撼到。”
“还有大唐名将,光耀千古,历朝历代中最闪耀的存在,大唐人才何其多。”
叶尘深感赞同。
其他朝代他没去过,不知道,但大唐人才是真多。
“哈哈,那当然,也不看看谁选拔的。”
李世民嘚瑟地仰着头。
“你嘚瑟个屁,要没他们,你也开创不了贞观之治,你和他们属于互相成就。”
叶尘没好气地吐槽。
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喜欢看这货气急败坏了,因为这话特别爱嘚瑟。
“后世对朕评价如何?对玄龄他们评价如何?”
李世民背着手,仰着头,一副等着叶尘夸的样子。
“唐朝之前,汉文帝为皇帝榜样,唐朝之后,皇帝皆以唐太宗为榜样,历代二代皇帝皆以获得太宗庙号为荣。”
“你功绩当然没问题,但也留下太多遗憾,晚年你设立凌烟阁,画下二十四功臣画像入阁,长入阁怀念,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
叶尘如实说。
虽然不爽,但李二确实有嘚瑟的资本。
“嗯,不愧是我。”
李世民嘚瑟坏了。
长孙皇后都没眼看,好欠揍啊。
同时心里又感到骄傲和自豪。
李世民回味了好一会,才又问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啊?”
叶尘摇摇头。
“你心中自有人选,说出来反而不美,历史上的凌烟阁,主要是你怀念故去的故人,除了少数几个,大多已去世。”
“按照历史,现在就已经有不少人去世,杜如晦630年病逝,张公瑾632年病逝。”
“现在他们都活得好好的,一切都已经变了。”
现在说出来,意义不大,李世民自己去评选吧。
“所以在鄠县时,你便担心克明身体,为他调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