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孤傲的状元郎(第1页)

“嗯,这个提议非常好,西突厥聚在一起迟早生乱,拆分最好不过,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

李世民非常满意太子能察觉到这一点。

“是,还请父亲下旨,让员国公张亮移兵金山之西,虎视西突厥,震之。”

李承乾道。

“好。”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

金山是要塞,张亮依旧带兵镇守在金山。

百官暗暗咋舌,太子跟陛下简直一个德行,若太子成功继位,恐怕他们还会被死死压制。

“如今太子已知国事,东宫官员也该完善,弘文祭酒虞世南,兼任太子少师;御史大夫魏征兼任太子少傅;卫国公李靖兼任太子少保。”

“中书右侍郎苏勖任太子左庶子;门下右丞许敬宗任太子右庶子;尚书右丞卢赤松任东宫起更率。”

“太子中舍人豆卢宽继任,刘师立继续兼任东宫参军;尉迟宝林继任东宫副参军;高审行继任任太子冼马;高政、房遗直、杜荷、程处默继任太子伴读。”

李世民开始正式给李承乾安排班底。

这套班底堪称豪华,虞世南学识渊博,魏征刚正不阿,李靖军事无敌。

三省各出一人辅佐,高政、房遗直几人年纪与太子差不多,都非常出色。

这是全方位培养太子。

不少官员被调入东宫,三省进行官员调整,空出来的位置,正好御郎历练时担任。

“国子监录事卢承庆,任中书舍人;韩瑗任唤朝大夫;萧锐任黄门侍郎;崔神基任奉议郎。”

李世民继续调整,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

这四位都参加了贞观第三届科举,都中了进士,在国子监任职,全都是大臣之子,年纪都很轻,二十岁左右。

如崔神基,崔义玄长子,第一第二届科举都只中举人,没有出仕,第三届科举终于中了进士。

卢承庆,卢赤松之子;韩瑗,江南道道令韩仲良之子;萧锐,萧瑀儿子。

叶尘不得不再一次佩服李世民的识人之明,这四人都是史书中留下名字的名人,卢承庆和韩瑗更是做过丞相。

卢赤松本来对被调去东宫不太开心,这一下开心了,他儿子任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没什么实权,就是草拟诏书,宣召、代表皇帝行巡视或者安抚之事。

但能天天跟在皇帝身边聆听,跟唤朝大夫一个道理。

中书舍人、唤朝大夫、黄门侍郎、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