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咯,总结下来就是因为你们母亲爱你们。”
“那我们再举个例子,长孙淹手里拿着糖,问魏叔玉他高不高,魏叔玉说长孙淹高,这是为什么呢?”
叶尘再问。
魏叔玉快满十岁了,而长孙淹是长孙无忌第四子,现在六岁,比魏叔玉矮不少。
“我知道,因为魏叔玉想吃糖。”
一个孩子举手,众人一阵哄笑。
“对咯,你们有求于别人,比如看到别人有新玩具,也想玩一玩,是不是就会说好话哄对方把玩具借你玩一玩呢?”叶尘道。
“是。”一群小孩子异口同声。
“那么这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叶尘再问。
“别人有求于自己说的好话不能信。”
“要分清家人的话,有的话是逗我们开心的。”
“……”
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都听进去,学进去了。
而且还一个个都非常积极,学得很认真。
孔颖文看得一愣一愣的,还能这样教的吗?
“好,用小道理讲大道理,孩子们都能听懂,孩子们亲自感受,更能明悟其中道理,确实比死记硬背大道理强得多。”
“不错,孩子们能听懂,自然有兴趣学。”
“更重要的是这种引导式教学,不会让孩子们反感。”
“……”
百官津津有味地议论起来。
罗士约诧异而又很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叶尘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啊。
武功绝顶,才高八斗,医术无双,却不恃才而骄,始终给人一种少年感,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看似散漫不着调,却又心怀仁德。
有叶尘在,朝堂都变得有趣很多,这不,陛下和百官朝不上,跑来围观叶尘授课。
别说孩子们喜欢,他也很喜欢啊。
这份不默守陈规的松弛感,让人感觉格外轻松。
大概这就是陛下各种惯着叶尘的原因吧。
叶尘是吹散寒冬的春风,是炎炎夏日里的夏雨,给大唐注入满满活力。
“楚国公,您可以每天都来教我们吗?”
孩子们满眼期待。
“恐怕不行,我要忙着编写医书,我不能来教你们,不过你们要是有什么心事,都可以到楚国公府找我倾诉。”
“我想,孔夫子已经找到了教你们的方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