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时的指挥大帐里,华夏共和的高级将领和官员们,齐聚一堂。
“总理,这可是四十万人啊!每天光是吃饭,就要消耗掉堆积如山的粮食!”财政部的官员,新任的财政部长,一个叫沈万三的胖子,愁眉苦脸地说道。他原本是江南的一个富商,因为在孙寒发行新币时,积极响应,被破格提拔。
“杀了?”一个年轻的将领,脱口而出。
话一出口,他就感觉到了帐篷里气氛不对,连忙缩了缩脖子。
“杀?”孙寒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四十万青壮劳力,都杀了,那也太浪费了。”
“那……像前朝一样,把他们贬为奴隶,卖给富商或者功臣?”刘伯温试探着问道。这也是历朝历代,处理战俘最常见的方法。
“不。”孙寒再次否定,“我华夏共和,法律明文规定,废除奴隶制度。我们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帐篷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不杀,不卖,那还能怎么办?
难道要白养着这四十万张嘴?还要派重兵看守,防止他们叛乱?
这简直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孙寒的身上。
李世民也坐在一旁,他同样好奇,孙寒会用什么样惊世骇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按照他的经验,坑杀一部分,遣散一部分,再收编一部分精锐,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看孙寒的样子,显然不准备这么做。
孙寒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支笔。
“你们看,这里,是河西走廊。这里,是西域。这些地方,地广人稀,但矿产资源丰富。我想在这里,修建道路,开采矿山,建立新的城市。”
“这里,是黄河故道。我想在这里,修建水坝,疏通河道,改造盐碱地,把它们变成千里良田。”
“还有这里,关中平原,我要建立一个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网,连接每一个县,每一个镇。”
孙寒的笔,在地图上,画出了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线条。
“这些工程,都需要海量的劳动力。而他们,”孙寒的手,指向了帐外那片黑压压的战俘营,“就是最好的劳动力。”
沈万三的脸,更苦了:“总理,您的想法是好的。可是,驱使他们去干活,总得给饭吃吧?这粮食的消耗,还是解决不了啊。”
“谁说要白给他们饭吃?”孙寒反问道。
“我的计划是,成立‘战俘劳动改造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