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西厂厂公,雨化田(第1页)

“好了,都别拍马屁了。”孙寒摆了摆手,他不喜欢搞个人崇拜这一套。

“这个计划,听起来好,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管理这几十万人,需要大量的干部。这些人,从哪里来?”

“还有,思想改造工作,谁来负责?总不能光让他们干活,不给他们洗脑吧?”

孙寒抛出了两个最实际的问题。

“干部,可以从我们这次参战的军队里选拔。”岳飞开口道,“那些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又识字的基层军官和老兵,完全可以胜任‘工程队长’的职务。”

“至于思想改造……”刘伯温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们可以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比如《告别野蛮,走向文明》、《劳动最光荣》、《华夏共和公民手册》等等,派人去给他们上课。让他们知道,我们和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嗯,这个主意不错。”孙寒点了点头,“教材的内容,要简单,直接。多讲故事,少讲道理。就给他们讲,我们关中的农民,分了地,生活有多好。我们的工人,进了工厂,每个月能拿多少工资。我们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

“用事实,去冲击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羡慕,让他们嫉妒,让他们产生向往。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孙寒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要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把这次战争,编成戏剧,编成歌曲,到处去演唱。要突出我军的强大,突出敌人的愚蠢,突出我们政策的仁慈。”

“宣传,也是战斗力。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跟着我孙寒,有肉吃。和我作对,死路一条。”

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方案,在讨论中,被制定出来。

一个庞大的,针对几十万战俘的改造计划,就这样,在短短一个时辰内,有了清晰的轮廓。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满脸喜色地跑了进来。

“启禀总理!长安八百里加急!”

孙寒接过信报,打开一看,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将信报,递给了身旁的刘伯温。

刘伯温看完,也是一脸喜色:“太好了!《义务教育法案》,已经在长安正式推行!第一批一百所‘公立小学’,已经挂牌成立!报名入学的孩童,人山人海啊!”

这个消息,让帐篷里的气氛,再次达到了一个高潮。

前线,打了史无前例的大胜仗。

后方,开启了万世不拔的文教根基。

文治武功,两开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