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赵国公,跪下(第1页)

孙寒班师回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了整个关中。

当他率领着一万精锐的“共和军”将士,踏上关中平原的土地时,沿途的景象,让他也生出了几分感慨。

道路两旁,是连绵不绝的田野。

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

一个个村庄里,炊烟袅袅。

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农民,正在自家的院子里,晾晒着金黄的谷物。

看到孙寒的大军经过,他们没有像以往那样,惊恐地躲藏起来,反而纷纷从家里跑出来,站在路边,好奇又敬畏地张望着。

一些胆大的孩子,甚至跟在队伍的后面,又笑又跳。

孙寒注意到,很多村庄的村口,都竖起了一块崭新的木牌,上面用白漆写着几个大字——“某某村公立小学”。

不时还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孩童,背着简陋的布书包,在田埂上追逐嬉戏。

他们嘴里唱着的,正是那首已经火遍了整个长安的《劳动最光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

清脆的童声,飘荡在田野上,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孙寒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天下。

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能通过劳动,过上好日子的天下。

一个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拥有改变自己命运机会的天下。

大军行至距离长安城还有三十里的地方,前方忽然尘土飞扬,一支队伍,正朝着他们,浩浩荡荡地迎来。

为首的,正是刘伯温之外的几位内阁核心成员,以及新成立的长安市政府的官员。

他们身后,还跟着数不清的百姓。

有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学生……

他们举着各种各样的横幅。

“热烈欢迎凯旋归来!”

“辛苦了!”

看到孙寒的帅旗,人群中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回来了!

内阁官员们快步上前,对着马上的孙寒,深深一揖。

孙寒扶起众人,笑着说道:“诸位辛苦了。我不在的这段日子,长安城的担子,都压在你们身上了。”

为首的一位官员,激动得满脸通红:“不辛苦,不辛苦!在前线为国征战,那才是真的辛苦!您这一仗,打出了我华夏的国威,彻底解决了西北边患,此乃不世之功啊!”

孙寒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