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最年轻的锦衣卫千总(第1页)

手下领命而去,王化贞给毛承杰写了一封书信:首先恭贺他少年得志,荣升锦衣卫千总,其次,解释了上次广宁官兵违法事件的误会,已经将相关人员依法处置,最后,替义勇团考虑,现将伤员和后勤家属撤往广宁,减少后顾之忧。

毛承杰接到书信的时候,正忙的焦头烂额。原本井然撤退的百姓就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不是过河的船只不够用,就是安置百姓的据点出了问题。

百姓们本来就不愿意搬离家园,到离家几百里以外的陌生地方去生活,原来广宁方面各方面配合,再加上有可能的报复,一些有家业的就撤走了,大部分还在犹豫,遇到了麻烦就只想着观望一下。

毛承杰看完书信,盘算着:要么先将后勤营的伤员和家属撤往广宁?

随后,还是放弃了,要是没有他们这么多小动作,说不定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现在看似好意的背后不知还有什么后手。

后勤营的伤员和家属一旦到达广宁,就会在别人的控制之下,尤其是那些家属以及自己的母亲,他们会不会利用官兵的家属做一些文章呢?

算了,还是看看再说吧。

毛承杰一方面要处理义勇团的军务,一方面要督促百姓撤退,还要和广宁各方势力勾心斗角,不过还好身边有张盘和许杰,可以时常和他们商量对策。

张盘对于民政之事非常擅长,毛承杰委托他处理移民事项,而许杰不愧是特务头子,对于人心的把控非常到位,一些事情也为毛承杰谋划的非常恰当,负责接待广宁的信使。

而毛承杰重点布置北边和南边的防务,斥候汇报金州从南方四卫调来了大量的女真人和汉军,与诸葛宇等在南线对峙,不时爆发战斗。

而派往北方的斥候也送回来了消息,发现大批女真精锐集结,目标也是鞍山堡,东边甜水站堡附近也发现了敌军的集结,三个方向都发现了敌踪,唯有西侧没有发现敌人。

但毛承杰知道,西侧的“敌人”更可怕,其他的方向的敌人来了大不了一战而已,西侧的“敌人”连战都没有办法,只能躲着。这真是四面皆敌呀!

这个时候,广宁又派人来了,这次来的不是王化贞的人,而是宣旨的队伍。

天启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这次胜利的重视,专门从北京派来宣旨钦差队伍,正使是个太监叫做王承恩,副使是骆思恭的儿子,刚刚荣升锦衣卫千户的骆养性。

原本商量好的朝廷派出调查团,调查这次大战的真伪,可是朝堂之上都知道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