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队长抱拳道:“回禀大帅、骆大人,王烈大人拿着许杰大人的手令前来,就让我们将流民集中在这里……”
原来,王烈毛遂自荐以后,许杰就将这个难民村分给他管理,还给他配备了一百名士兵维护秩序。
王烈深知,在这里,原来人人敬仰的御史身份已经不起作用了,要想获得这群疯子的认可,就必须做出一些成绩,用真才实学征服这些人才行。
自己好歹也是两榜进士,学识毋容置疑,再加上十多年主持一县政务的执政经验,比起这些娃娃和没有经验的书生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许杰很聪明,但是他太年轻了,缺少了执政的实际经验,流民营的管理也很粗糙,这正是显示自己治理经验的大好时机。
和平年代,稳定是第一要务,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能够安心种地,不闹事,就是好的治理方法。
但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抗旱抗涝救灾等情况就需要将民力集中在一起,专心办理好主要事项,那就需要对民力进行分类,各尽其责。
他果断下令,对百姓展开全面筛选、分类和登记,然后根据不同的人群发挥不同的作用。
首先选拔的是读书人,不管有没有功名,凡是能读会写的都先选拔出来。这些读书人百分百不是愚钝之人,他们或多或少都读过经史子集,能写会算,思维缜密,这是自己实现计划的好帮手。
王烈将他们挑选出来,将召集他们亲自训话,他言辞恳切地说道:“诸位!我们都是读书之人,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现在我们被女真人包围在小小的鞍山堡,形势非常危急,还好皇帝陛下圣明,派来王杰将军主持防守,才免去了丧命为奴之险!”
“但是战争仍然在继续,我们的危机依然没有摆脱,从大义方面讲,我们都是堂堂大明好男儿,应该齐心协力共抗外虏的欺凌;从个人角度讲:时势造英雄,英雄出于乱世,各位英才皆是饱学之士,正值多事之秋,难道不应该发挥我们的才学,建立不朽功绩吗?”
“大家也知道,我本是朝廷御史,此次前来一方面是跟随钦差宣读提拔王杰大人的圣旨,另一方面,也有替朝廷推荐选拔人才的职责,辽东之地,人杰地灵,定然有很多不世之材埋没凡尘!”
“待我挑选出来,举荐给朝廷,到时必然光宗耀祖,前程无限……”
王烈作为御史,口才那是一等一的好,否则也不能在朝堂之上生存至今,一顿侃侃而谈,画下一块大饼,引诱地众书生口水直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