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林城调研(第1页)

陈启明的车队离开岩台,转向西北,驶向此次调研的最后一站——林城。

车内,陈启明翻阅着关于林城的厚重资料。

林城,汉东省的老工业基地,曾被誉为汉东重工脊梁。

这里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尤其是工程机械制造业,汇聚了像林城重工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城市规模宏大,常住人口超过三百万,历史底蕴深厚。

从纸面数据看,林城无疑是承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的绝佳选择。

产业契合度高,人才储备丰富,城市承载力强。

然而,资料中也隐约提及,林城作为老工业城市,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尤其是环境治理方面,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

陈启明合上资料,揉了揉眉心。

发展与环境,似乎总是一对难解的悖论。

尤其是在林城这样依靠传统重工业起家的城市,既要保住GDP的增速,又要守护绿水青山,考验着主政者的智慧和魄力。

车队抵达林城地界,林城市委书记李东方、市长赵建波率领班子成员在高速路口迎接。

“陈常务,欢迎您到林城检查指导工作!林城上下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您来给我们把把脉,指指方向啊!”李东方的声音洪亮,透着一种久经官场的沉稳和恰到好处的热情。

陈启明与他握手,目光交汇的瞬间,能感受到对方那份不卑不亢的底气。

他当然知道李东方的底细——这位林城的现任一把手,曾是李达康在林城担任市委书记时的市长,是李达康一手提携起来的得力干将,属于典型的秘书帮骨干。

李达康调任京州后,李东方顺利接任市委书记,并将李达康当年制定的发展方略奉为圭臬,萧规曹随。

考察行程依旧紧凑,李东方陪同陈启明参观了林城重工的智能化车间、技术研发中心,考察了规划中可用于承接国家级示范区的几处大型工业园地块。

一路上,李东方的介绍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充分展示了林城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巨大潜力。

他多次强调,林城的发展,离不开李达康书记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制定的正确战略。

陈启明立刻判断出,李达康和此人的关系也说不上多好。

或者说,李达康此人,并没有一个真心交好的朋友。

否则也不会错判了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