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第1页)

接到报案,袁新和文沫不敢耽搁,马上驱车赶往报案人家里。路上,文沫说出了自己的一丝怀疑:“我觉得这个孩子失踪得有些蹊跷。首先,在发现齐灵韵尸体的时候我们虽然推断过短时间内会再出现类似案件,但这个所谓的短时间是相对的,我们现在发现的死者有100多人,相对应的,跨越的时间线足有50年,这样算下来,一年平均只有两人被杀害。现在距齐灵韵被抓走才两周时间,凶手应该还处在吃人过后的满足感中,不会这么快对下一个目标出手才对。而且我们现今已知的死者年龄最小也有16岁了,而刚才报失踪的这个孩子虚岁15,实际年龄连14岁也不到。连环凶手的一大共性就是他们的受害者大多数有相同特征,这个孩子明显偏小,我想会不会是家长太过心急了?毕竟理论上从人员行踪不明到公安机关立案受理至少要24个小时,当然,对于未成年失踪时间要求也相应减少。可是,才一个小时会不会还是太短了?”

袁新认真听完文沫的分析,也表示赞同,不过既然两人已经出来了,无论如何都是要去看看的。非常时期,任何有可能的线索都是敏感的,只要有一丝可能,他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现在警方唯一可以算得上是犯罪嫌疑人的只有张朝阳,可是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都证明他确实是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连自己是谁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又怎么可能是现在案件的凶手,而张朝阳一生未婚,也没有其他的近亲流氓特种军医。现今他们要找的凶手只有两种可能:张朝阳收的‘弟子’或者与张朝**本毫无关系的独立作案人。前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那么既然是所谓传承意义上的‘弟子’。继承师傅衣钵的同时形成自己新的个性签名,那么作案手法稍有差异也是正常的,这也就是齐灵韵大部分尸身能够保全的原因。那么现在短时间内凶手再次犯案也是有可能的。

很快,两人就到了报案人的住处,本市很著名的别墅小区。报案人是失踪孩子的母亲杨秀华,现在哭倒在父亲魏宪丰怀中,本市电视台、报刊杂志的记者也都闻讯赶来。魏宪丰搂着妻子,含泪对着摄像机呼唤着儿子魏依博的名字,希望他早点出现,赶快回家,爸爸妈妈都很想他。很快,几位记者就都离开了,抢着赶回单位第一时间把消息发出去。

魏宪丰苦笑着请两位警官坐,又拍拍在他怀中几乎哭死过去的妻子:“秀华,警察来了,快起来跟警察说说情况,好让他们能快点找回儿子。”杨秀华听到丈夫的话,猛地坐了起来,迫不急待地拉着文沫的手:“警察同志,我求你了,一定要帮我把儿子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