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1页)

ads_wz_txt;

我们很少向别人表露自己,因为我们对自己不是完全觉知的。经|典|书友群2577-9060或2400-612在关系中,我们向别人表现的是占有欲、专横,或是顺从。别人和我是两个长久保持界限的独立个体,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因此这个界限会持续终生,直到死亡。当然,你会表现同情、喜爱、一般的鼓励,但这个分隔的过程在继续。由此便产生了矛盾,对个性和欲望的强调,于是有了恐惧与抚慰。或许会有性的交合,但是这种“你”和“我”的特别的、几乎不变的关系一直都在持续,伴随着争吵、伤害、嫉妒以及所有那些琐碎的事,所有这些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关系。

关系就是生活,没有关系,人就无法生存。隐士和僧人,无论怎么从世界出离,都仍然携带着这个世界。他们可以否定它,压抑它,可以折磨自己,但是他们仍然和世界保持着某种联系,因为他们是数千年以来的传统、迷信和一切人类知识的结果。因此他们无法逃离这一切。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关系。教师是不是有意无意地保持着一种优越感,总是占据重要的地位,使学生有一种“我必须被教育”的自卑感?在这个格局中显然不存在关系。它导致了学生的恐惧,一种压迫和紧张的感觉。于是学生从年轻时起就学到了这种优越感。他感到被轻视了,于是终其一生,他要么成为侵略者,要么不断地屈服和顺从。

学校是一个悠闲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在那里学习。这就是学校的核心——学习。我们所说的悠闲,并不是指一个人有自己的时间,尽管那也是必要的。它也不是指拿着一本书,坐在树下或自己的卧室里随意阅读。它不是指拥有一个平和的心境,当然也不是指无所事事或想入非非。悠闲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被各种事情占据——被问题,被某种享乐,被感官的满足。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悠闲意味着自由——这个词通常被解释为“做你想做的事”,人类也正是那样做的。导致了大量的危害、痛苦和困惑。悠闲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没有动机,因而也没有方向。只有在这种悠闲的状态中,心才能学习,不只学习科学、历史、数学,还有你自己。人能够在关系中学习自己。

这一切能在我们的学校中被教授吗?还是说它只是你读到的东西,也许会记得,也许会忘掉?当教师和学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