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许多历史学家每当提起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卡尔·邓尼茨元帅”。这位传奇的海军元帅不仅战功卓著,英勇无畏,他的坚定的品格也让其成为无数德意志青年的偶像,甚至是在二战结束法西斯被审判的时候,身为纳粹党的他依旧被奉为民族英雄。
史学家们普遍认同如果说德国与俄国的黑海海战时邓尼茨元帅还只是个普通的优秀海军,那么发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那场“绝命追击”才是邓尼茨元帅真正初露锋芒。
而现在披着邓尼茨壳子的乔木正待在布雷斯劳号的作战室里,和他的战友们商量该去往何方。
英德开战时他们刚刚炮击完法属北非海岸,现在正躲在墨西拿港内加煤。
“我们是伟大的德国海军在地中海的仅存的力量,而现在可恶的意大利人竟然背弃盟约,宣布中立并要求我们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更糟糕的是外海就是张网以待的英国舰队。”威廉·祖雄海军上将的语气和心情一样沉重,亦如在场的所有军官,“大家都知道刚才柏林来电说‘由于政治原因,目前不宜进入伊斯坦布尔’,稍后第二份来电又说‘奥地利目前无法为德国海军提供支持’,现在我们必须靠自己。”
“各位有什么建议么?”
“长官,我们能否突破直布罗陀回德国去?”一位上校提议。
“但是“戈本”号的几台锅炉坏了,无法达到最高航速,对英舰没有速度优势。”另一位军官提出反对意见,他是一位中校。
待各方表达过意见,后来又被否决后,乔木起身说,“长官,我们不是和土耳其结盟了么?那不如就直接去土耳其吧。”
乔木的话音一落,本来还有些讨论声的作战室里顿时寂静一片。
不是没有人想到去土耳其,可是没有人有胆量正大光明地提出来。现在去土耳其和抗命无异。
“那里已经有德国陆军顾问团,如果我们到达伊斯坦布尔,就有希望把战火带进黑海,让土耳其人加入德国一边,和宿敌俄国人作战,进而和整个协约国作战。”乔木仿佛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提议多么“大逆不道”,一旦计划失败就可能让德军失去最后的两艘战舰,而他自己即使没有战死也逃不开军事法庭。他目光沉静,声音里透出坚毅,“而且达达尼尔海峡有土耳其人的要塞炮和水雷防守,英国人想要抓到我们可没那么容易。”
“你疯了么?”刚刚最先开口的上校立刻反驳,“先不说抗命问题,就是苏丹政府不让入境这点就能将我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