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朝廷,真是烂在骨子里了。
    赵昊的目光一片冰寒。
    襄阳之战,是宋朝和蒙古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硬碰硬的较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此战若胜,不仅能够极大的振奋大宋军民的勇气,也会让蒙古放缓南下的脚步,重新正视宋朝的威胁。
    宋朝和蒙古,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国力,其实差距并没有其他人想象中的大。
    因为宋朝的经济实力实在是太雄厚了,不敢说绝后,但是却空前的强大。
    有钱,一切皆有可能。
    战争打到最后,就是比着烧钱。
    这方面,宋朝可以甩蒙古十条街。
    经济占优的宋朝,一旦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其效能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和高效率的指挥体系,完全能够让宋朝将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如果宋朝能够出现一位善用人才的有为君主,适当的调整国策,给与武将更多的主动权,如果宋朝能够出现几位真正以国家为己任的贤良文臣,不再局限于文武矛盾,宋朝灭亡的命运是完全有可能避免的。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大多数的功臣都不得善终。
    奸臣乱政,皇帝昏庸,将本就已经走到悬崖便上的大宋,用力的往无尽深渊里推去。
    这怎能不让人寒心?
    这怎能不让人痛惜?
    眼前这个一腔热血的孟珙,此刻想必也已经失望透顶了吧。
    只是,身为宋人的他,即便再失望,依然选择了为这片土地舍生忘死。
    因为他没有选择。
    战局发展到现在,真正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宋蒙之间,没有了任何的缓和余地。
    蒙古意在灭宋,有识之士都能够看的出来。
    赵昀却依然想着和谈。
    他或许是真的不懂,被贾似道所迷惑。
    但是不管是真的不懂还是像鸵鸟一样装作不懂,他都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多么的失望。
    即位之初,大肆改革的赵昀,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丝毫闪光点的皇帝。
    他在民间的风评,也已经由一般转向昏君。
    现在,即便是民间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宋朝出了一个奸相贾似道,当今陛下,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赵昊并没有推波助澜。
    毕竟赵昀是他这一世的父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