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宁锦再捷(二)(第1页)

果然,天启七年五月六日,皇太极率军西征,其中从征朝鲜的大军中选出精兵两万,先于七八两日渡过辽河,而哨马已至闾阳驿,兵锋直逼锦州。

早在在后金侵朝战争刚结束,朝廷正加强对辽西的戒备,和谈陷入僵持,不得不防,朝鲜沦陷,更是加重了这个担忧,增定大帅,命杜文焕驻宁远,尤世禄驻锦州,侯世禄驻前屯,左辅加总兵衔驻大凌河,满桂驻关门,节制以上四镇及燕河、建昌四路,赐尚方剑,以重事权。当后金兵渡辽河的警报传来,朝廷迅即调整各将防地,重新部署兵力:命满桂移镇前屯,原驻此地的侯世禄同三屯总兵孙祖寿移驻山海、宣府,黑云龙移驻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移镇关城,这时,总兵赵率教尚在锦州负责筑城,责令他与副将左辅、朱梅、监军太监纪用等“婴城固守”。袁崇焕奉命驻宁远,居中调度,战守兼筹,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WWW.16K.CN(16K.C'N.文.學網这些将领大多久历战阵,作战勇敢,经验丰富。

早在天启七年二月,朝廷为集中指挥,将王之臣调回京师,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以备帷幄之中,不时筹策”,而关内外兵马尽属袁崇焕调度,监军太监刘应坤随军,便宜行事。在袁崇焕的指挥下,驻防前线诸猛将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迎战后金兵,朝廷调发十二万兵马,其中四万守山海关、八万守关外,而以六万分守前屯、宁远、中后、中右四城。在这四城中,又以宁远最为重要。

袁崇焕没有宁远一步,直接指挥该城三万五千兵马,全操战守事宜,并随时支援锦州。

山海关城及各隘口驻军四万,兼守关与出援关外各城的任务,兵力甚为不足。兵部尚书王之臣建议,从临近各镇抽调兵马速援山海关。天启帝发布命令:从昌平调一万,以总兵李嘉训为将;从天津调五千,以副将钱中选为将;从保定调五千,以总兵王继为将。接着,又从宣府、大同两处各挑选五千兵马,随带军器火药,星夜前赴山海,以听督臣调度。同时,自山西以至河南、山东及直隶地方,凡有兵马处所,俱要拣选,秣厉裹粮,整搠用备缓急,随时听调。截止五月二十九日,各镇援辽官兵共三万余,已云集关门,战守皆备。总计以上关内外守军与援军,共达十五万以上,均为精兵宿将,而关外精兵尽在前线。兵器甲技、马匹、火药,无数战士精巧工坚,迅速发前线。

远在北京的朱影龙也对即将发生的宁锦大战极为关注,熊瑚更是将根据前线送来的抵报,还在王府中搞了一个小型的沙盘,拉着朱影龙陪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