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龙腾华夏之第十二章:精兵简政(二)(第1页)

下来就是三天后的大朝,朱影龙没有朝臣反对的机会 了将李瑶调入禁军的命令,因为跟军机阁有了默契,内阁的官员纵有反对也只能是软弱无力的,但是军机阁也对这次调令做出了一些限制,这也让内阁的官员们松了一口气,而在内阁会议上叫的最凶的教育部侍郎孔以贞则在朝议上偃旗息鼓,似乎有些蔫了,时候他解释他那天牙疼,发炎,大夫嘱咐他不能多说话,遵医嘱,所以他那天在朝议上一句都没有说。

事情的真假已经没有人愿意去追究了,反正木已成舟,就连杨鹤也因为刑部的大变动牵去了他大半的精力,当初巡检部分出去他就不高 兴,现在虽然两部又合并了,但职权上却稍有分化,尤其是大理寺升为大理院,几乎将刑部最重要的审勘定案的权力那过去大半,还有都察 院,从以前的风闻奏事也慢慢走向做实事,对刑部抓人搜查更加有实际的审查权力,三个部门现在互相牵制,有互相监督,大有三法司从此一家的意思。

这一次朝廷大部的变动中,最得利的要数大理院和吏部,大理院是从大理寺升上来,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捎带这大理寺的官员多少都升了一级,权力也比以往大了许多,当然有得就有失,大理寺原来对军队军官、士兵违法乱纪的案件是可以审理的,但现在这一部分被划归军机阁下军法司了;吏部呢,新增了一个权力部门,本来吏部也有对官员的考核以及查查的权力,但这部分权力虽在,但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执行部门,现在不同了。吏部有了专门对官员的监察司,等于说拿到一把尚方宝剑,吏部本来就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现在愈发变得更加重要起来,地位在九部中一下子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财政部。

有好事地官员,还给朝廷这九个大部两个院搞了一个排名。

财政部名列第一,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谁都知道朝廷最需要的就是钱,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因此身为财政部长、内阁副总理大臣的孙慎行是最繁忙的一个人,尤其是到了年终,更是忙的家都顾不上 了。

第二是吏部,每年吏部的考评可都是关系着官员的前途命运,还有三年一次大考,京官谓之京察,外官谓之大计,都深切关系道官员们的前程,吏部的考功司地官员们就成了香饽饽了,还有新加入进来的监察司。权力更大,监察司的官员虽然大部分是御史出身,但个个都精通查案和刑狱审勘,这是监察司司长(侍郎)亲自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好些个都是官场之中的另类,一旦被监察司盯上了,就等于半截身子进了监狱,因此监察司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