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周边攻略之第八章:顺帝之玺(一)(第1页)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 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屡经发现。如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人段义称修房 + + .  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 官员“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而玩的把戏。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户县 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这块玉玺便藏在宫中,只是鉴定后却是一方假玺。

相传真正的传国玺是明灭元时,由元顺帝带入沙漠,后来辗转到了土默特部卜石兔大济农手里,而林丹汗又从卜石兔大济农手中将这枚传国玉玺抢了过去,不过世人都未见这传国玉玺的真正面目,故而也不知道这枚传国玉玺是否是那枚秦制的玉玺,抑或它是否真的就是以和氏璧为材料所制?

“明人欺我太甚!”察哈尔蒙古临时驻地金帐中,林丹汗愤怒的将一张信笺当着一干心腹臣子僚属的面撕了一个粉碎。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汗为何如此动怒?”四大桑宰之首地德彦济旺小心翼翼的站出来发问道。

“多尔衮没有死。反而活着回到了盛京,我们与明人之间的赌约只能算是一个平局,现在明人向我索要那原先垫付给我们,价值十万两黄金的粮草以及物资。”林丹汗头疼不已道,虽然有那么一层亲戚关系,可这涉及到两国的利益,明人是不会像以前那样大方了,也变得刁钻小气起来,可没有办法,如果没了明军的保护。察哈尔蒙古现在是没有能力对抗后金的十万大军的。

多尔衮没有死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整个草原,有心人已经在开始传唱着多尔衮九死一生的逃生之旅,将其说成是狼神转世,受到上天地保 护,在关键时刻,可以变成为狼,凡人自然抓不到了。

对于多尔衮是狼神转世,在这金帐之中恐怕没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