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堡的勃勃生机,是由群山环绕中升起的缕缕炊烟开始的。这些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五花八门过去的人家,每天清晨几乎是在同一时刻点燃灶房里的柴薪,烹制各式各样的吃食。比邻而居的人们不用出门便可以闻到左邻右舍飘来的香味儿,虽然那味道各自保持着家乡不同的习俗,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锅里的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浓稠。吃过早饭,各家的男人、女人、孩子便开始按昨日的分派,走向不同的地点,待管事的简略分工一完,便开始干活。这些人在初升的阳光下展示着各自的手艺或是力气,间或彼此交谈几句,语气都是平淡而简单的,只是没有人会去询问过去的事,最让人心情愉悦的,还是那些不时传来的小调声,无论是女真人,还是汉人。
按胡显成的安排,并未给这些人计酬,但显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此埋怨,家里的米粮、工具、盐、布匹,哪一样不是千山堡分发的?有这样的好事又怎么去抱怨原本就要做的差事?事实上包括胡显成在内,千山堡里的人并不知道苏翎是如何定下这种规矩,但苏翎本人并没积敛财物,而是千山堡人众个个受益,这一点却是人人都明白。是故千山堡堡墙完工的同时,这堡内的人心,也与堡墙一样变得坚固、稳定,胡显成的某些担心毕竟成了空费心机。苏翎带队出征不久,便有大队人马开进千山堡,随同而来的自然是大批的战利品。这般景象不仅使胡显成感到高兴,连堡内一般民众,见到这等胜势,也都不由自主地一阵欢呼,倒使得那些新来的、包括尼忙古等人的家人都暗暗吃惊,但等了解规矩以后,这些人也随着成了欢呼中的一员。
苏翎带队出征的这一个多月里,陈青山几乎运走了堡内大部分的存积山货、药材,换回来的大批粮食、盐、布匹等等急需之物。等到第四次往返时,陈青山带回的却不是一条船,而是五艘。光是运货便将千山堡一半的人手都派了出去,为此胡显成还有些埋怨陈青山,他所设想的一些项目,不得不让位给这些更首要的事情。陈青山此次未及等到苏翎回来禀告,便将胡德昌带了来。这位显然已遂了多年心愿的药材商人面色极好,一看便知是春风得意的样子。胡德昌在千山堡内走了一天,便由惊诧转而羡慕,光是堡外数千亩农田便足以让他瞠目结舌,而堡内的人气更令其惊疑不定,但苏翎还未回堡,他带来的消息只能憋在肚子里。有这位胡家主人的巡视,陈青山下一次的船上,便多了不少品种,小到坛坛罐罐,大到几付石碾,几乎凡是农家必备的,应有尽有,胡德昌还打算将自家的一些农具也给运到千山堡来,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