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各有所为(第1页)

刘綎等百多位大小明军武官终于有了回话。这些武官们自打开始商议起,便几乎偏离了“东路军”存在这个假设前提,逃将的下场让其中很多人不再站在辽东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反而将自己与苏翎等人连在一起,与其说讨论东路军的存在,不如说是商议苏翎所部如何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中间的争议,苏翎是未曾听见。

苏翎整整等了三日,大厅也被占用了三日,以至苏翎、郝老六等人不得不在偏院处理要是。

当明军武官们传话来说已有了结论,苏翎、郝老六、赵毅成、胡显成才再次回到大厅。不过,却见明军武官们都在厅外战立,祝浩正带人打扫大厅,这三日的放纵,已经让这间千山堡最有名的房间变得一塌糊涂,这让苏翎日后再未作此类欠妥的安置。

苏翎等人重新进入大厅,那些明军武官们却都还站在门外,列队候立。不久,苏翎便明白自己犯了个错误,让这些大小不一、官职不等且来自各地的武官们在一起商议,本身便就是个错误。性格,职位,从军资历等等不同,怎能形成一致意见?单是这眼光便有高下之分,更何况还有战略与战术之类的差别。实际上这些明军武官们根本就没有形成结论,仅建议,便有数种,而这些建议,便由各自所提者,分别禀报。

刘綎仅参与了商议,却未站在苏翎面前呈述商议结果。这第一个进来的,却是南京的姚国辅。

“若将军恢复东路军建制,我等愿为前锋,继续进击赫图阿拉,与努尔哈赤死战。若胜则我等保苏将军全功。败则退回宽甸,将军也会有救护、保全之绩,刘总兵答应具名上奏,称...苏将军为民间义勇之士,自集家丁救援东路兵马。不论胜败,相信朝廷均会给将军封赏。”

这定是代表着刘綎等几人的意见。这几个明军高级武官,身家都已不少,子侄也均在明军中任职,可说一荣俱荣,一损百损。尽管都已答应苏翎的条件,但这东路军的假设还是做了一番考虑,而思前想后,这东路军若仍在,这首选仍然是进攻。当然进攻到什么程度,怕是另有打算。既然已经知道其余几路的败绩,再加东路也不为过。况且这还保全了百多武官的性命,仅这一点,朝廷便不会怪罪所有的武官。萨尔浒之战毕竟使辽东损失太多武官,这用人之际,再加上奏书中的一番艰苦血战的描述,相信这个主意可行。

苏翎不置可否,一旁的郝老六等也面无表情。那姚国辅转身出去。

这第二个进来的,是于承恩。

不用猜,这是几位作为监军的文官派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