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冬季,大雪不断,对于这块土地上的百姓来说,除了狩猎,也就是打些柴薪一类的琐事,躲在屋内避寒的时辰是一日多余一日。若非粮食不够,这出门在外的人是少之又少。
千山堡那些为数众多的屯田新村内,不论是明朝的降兵,还是那些朝鲜的鸟铳手,都过着有苦难言的日子。自从战败之后,那赎身的命令一下,大多数人都还抱有希望,至少不会被杀,也未见虐俘的事件出现,但在送走为数并不太多的回乡报信之人后,这长久的等待便让人愈来愈失望。而转为希望自赎的人,在今年补种下的田里,收成并不太好,勉强能够自己的吃食。千山堡的骑兵们将收获的粮食全部运往几处屯粮点,这些新村的吃食,则每月按数拨给,而入冬之后,便减了定额,运粮的管事倒也不瞒着,直言粮食不够,为了来年的春荒,必须如此。这些来到辽东的兵哪一个不是饭量大的?这饿着肚子的感觉,可是到处都能寻到。
不过,这自陈泽风开始的变化,给这些降兵们带来了一线转机,尽管这不过是能吃到更多的饭食,可仍然让无事可做的降兵们几乎放弃了所谓赎身的想法。最初是军中那些会些手艺的人,被召集到各处城堡。随后便开始有降兵询问参军事宜,最初的那道壁垒,在残酷的饥饿面前消失无踪。这种消息不断地被汇集到苏翎那里,经多次商议,苏翎下令由胡显成组建第四营,并由其它三营中抽调人手作为武官管带四营。
这下武官学院整训过的武官们提前得到晋升,纷纷前往千山堡第四营报道,经过一番挑选,胡显成总计抽调一千人马纳入第四营的编制,而降兵们的汇集,到年末时,总计达到四千人。
第四营的编制因兵源不同,与其它三营迥异。大多数的浙江兵与朝鲜鸟铳手被重新编整,而原来管带的不少低级武官,也在这四千人中担任原职,因苏翎对队伍的武官称呼并未做过刻意的编制,这些武官实际上比原职要管带更多的人马。那些被缴获的火炮、火器在经过一番挑拣后重新配发给这些擅长火器的兵士,按照明军原来的车营建制,重新排列出整齐的队伍。冬季这般整训可是这些算是新兵的从未经历的,更何况是在这群山之中的雪地里,不少被冻伤或是体力不支的,被迅速替换下去,到最终结束,人数仍然能保持五千人马,重要的是,这五千人马都能适应这种恶劣天气下的行军布阵。
看着初见成效,胡显成便请苏翎前来阅兵。苏翎便于年前的最后几日,赶至千山堡,要看看这千山堡的第一支火器营,究竟能发挥出什么样的战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