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忙得筐头烂额,更新晚抱歉了六周末争取多月
安在涛赶去市委小会议室的时候,其他常委都已经到了,宋迎春面色阴沉地坐在那里,其他几个常委除了东方筷之外,也都是脸色有些不好看,尤其是宣传部长欧阳阙如。
欧阳阙如知道这个消息比较晚,还不如市委书记宋迎春早,对于一个分管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常委领导来说,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比较失职的。接到宋迎春的电话,欧阳阙如就开始做“公关”试图封锁了网上的帖子和先出现在一些主流网站言论频道里的关于朱胜科免职又复出的相关网评文章,但奈何刊登这些文章的网站都是中央级媒体的官方网站,他这个房山市委宣传部长的能量似乎还达不到。
宣传部外宣办的人奉命跟对方联系了一下,但人家中央媒体牛气哄哄,根本就不摆市委宣传部的人。想要撤稿?可以,去中宣部或者中央新闻办领导那里批个条子来再说!
而到了今天早上,很多中央报纸包括省里一些媒体的国内新闻版面上,都出现了关于“朱胜科免职复出”的重码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东山晚报》不仅刊载了新闻,甚至还在评论版的头条处刊了一篇由本报评论员写的署名评论员文章《官员升迁寻常事,免职复出若等闲?》
事已至此,网络上的舆论拷问已经转移到了纸媒上,平面媒体的扩散效应是相当巨大的。
虽然房山市媒体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故意回避了这则具有爆炸效应的热点新闻,但《东山晚报》是东山省里行量最大的都市报,面向全省同时同步行,在房山的影响力几乎相当于房山本地媒体。
一大早起来,房山市区街头巷尾间的小吃摊上,很多市民一边吃早点一边攥着手里的报纸热切地议论着这事儿。
宋迎春在上班的路上,让司机下去买了一份《东山晚报》,看完新闻和相关的批评评论,他心情烦躁起来,连早饭都没有吃,直接去了办公室打了一圈电话。
宋迎春见安在涛走了进来,轻轻干咳了两声。
安在涛的神色从容淡定,他匆匆走到宋迎春的右边坐下,宋迎春的左边是市长东方筏。
安在涛斜眼瞥去,见宋迎春面前放着一份《东山晚报》,报纸被折起,暴露出的正是报道“朱胜科事件”的国内新闻版,而抬眼处新闻的一个大幅的黑色标题非常醒目:“朱胜科是谁??”
“朱胜科是谁?”
这个标题真是太逗了,也太妙了。这个记者角度不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