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郭三咬牙拾起了赏金,违心而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流言散去,迅速传遍整个鸣皋镇,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就议论起来。
郭铭鼎知道后,坐不住了,他知道众口铄金,他也知道吐沫星子能淹死人。流言不但侮辱是他门第,而且是毁了他一世清白,他闺女的清白,他不干了,他决定去县衙告状。
石言反对,可他挡不住老爷子。
郭翠莲反对,可他无力阻止老爷子。
迂腐的,倔强的,天朝进士自居的郭老爷由着自己的性子一纸诉状把孟七告到嵩县衙门。
一边是老进士,和河南知府是莫逆之交;一边是团总,是山东德州千总的儿子,县令高凤鸣作起难来,遂和八班班头关金钟商议。
关金钟,也叫关宗汉,嵩县大章人,十八岁开始闯荡江湖,由于他行侠仗义,从不伤及无辜,深受地方百姓和士绅的钦佩,高知县知道后,就有意招抚他,安定地方,起初他还不想干,他怕得罪江湖人士,后来是江湖人士出面做他的工作,他才放心大胆接受高知县的委任,出任嵩县八班衙役总班头,
两人商议的结果是和解。
高知县劝说郭鼎铭,可郭锭铭就是不答应,非要公堂论断。
无奈之下,高知县只好,请到双方,开堂问案。
这天,嵩县县衙,公堂上,七品高知县高坐在上,背后是关金钟,堂下一边是坐的是郭老进士,背后是高强,一边坐的是孟七,背后是王天纵,堂前靠门外还有部分群众。
高知县惊堂木一拍,讨好似的问:郭老爷,你有何冤屈,一一说来。
郭老进士愤愤不平,说:老朽不才,诗书礼仪一生,没有混出什么名堂,还差点死在北京,是文悌大人救了老朽,才得意隐居乡里,本想教书为生,两儿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了此一生,那知道从孟七当上团总,我的麻烦就来了,是我反对他和我女儿的婚事,而孟七他竟造谣说我的闺女和我的徒弟私通,说有了孩子,我告他造谣生事,诬陷良家妇女,败坏我家门风。
高知县还是讨好地问:孟团总,你有何话说?
孟七笑笑,说:郭老爷,我是喜欢你家小姐,也派人去提亲,但你不能因此说我造谣,再说了,你可有证据,你总不能凭空说我造谣,何况有关一个女人的清白,一家门风的清白,我可担当不起。
郭老进士急了,站起来说:满大街的人都说是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