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风云 第一百二十七章 功过是非(下)(第1页)

“越,字世昌。史书上说他身材高大。多力善射。景联公开,进士。据说在廷试的时候,忽然刮起一阵旋风,他的答卷被风卷去。眼看就要落榜。他居然在剩下不多的规定时间内再写好一份考卷。其人之聪明可见一斑。中进士后王越开头到陕西出任御史。到天顺初年 才当上山东按察使,这个。职务相当于后世的纪委主任。天顺七年大同巡抚出缺。经人推荐,王越接替了这一职位,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对北元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本来属于二线防御基地的大同,宣府,延佞一带成了抵抗北元入侵的最前线,经常遭到北元的攻击,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遭到严重的破坏。王越到任之后立刻修缮武器甲胄,练士兵。修理堡寨,鼓励农业和商业,把大同防区重新建设了起来。

成化三年,明朝发动对北元的征讨。王越成为此次远征的参谋长赞理军务。据说他曾与主帅朱永帅千人出巡。骤然与敌军遭遇。朱永想要逃走。王越制止住他,叫士兵列阵自保。敌人怀疑有伏兵而迟疑不敢进攻。对峙到黄昏之后,王越令所有的骑兵下马,衔枚鱼贯而行。自己则率骁勇殿后,借着夜色掩护从容撤退到五十里外的明军城堡。事后他对朱永说:“我方一动敌人就会追击。这就谁也活不了,只好不动声色来迷惑他们。撤退的时候下马步行,我们的行动的声音就小了,不容易惊动敌人,这才可以逃脱

胡义最初看到这个。故事时。只觉王越智慧过人,有名将风范,和那飞将军李文吓退匈奴人的故事很是相似,不过他也从中看到当时明军战斗力不是一般的低。与成祖北征时的大明铁军已经不能混为一谈了,祖先的血勇这支明军一点也没继承,更多则是混吃等死,恐怕这也与那卫所制有关。

明朝的卫所制其实就是一种世袭兵制,士兵的家庭世世代代为士兵。平时耕种田地,农闲时进行军事练。战时则临时编组,委派将领率领。这种制度看着不错,其实承平数代之后,士兵往往只知道种田。而不懂打仗,而临时委派的将领往往是文官,不懂军事。以这种军队出征,正是盲人骑瞎马。能有出色的战斗力才怪。

王越与朱永所带的军队便是承平几代的卫所军,胡义估计当时两人所遇到的敌军人数肯定不会超过他们,甚至是少得可怜,不然人家早就冲杀过来了。抚宁侯朱永在明史上褒奖很多。算是良将一员,可是这个故事中的他在遇到敌人时的反应居然是逃跑,让胡义有点糊涂。不知该不该相信故事所言。要是真如此,恐怕他手中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