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最后有两个别字万安为万求计阅,求打赏,尔沥粉钱脸皮厚上一厚,大声扯一骂嗓子:叔叔伯件,阿姨阿嫂小骨头要奶粉钱喽
,
陷害,赤裸裸的陷害!谁这么跟我过不去,背后这么编排我!毒,真他***毒!想到那句“此是虎狼。焉能不怕”和万通嘴里那个“乙”趴伏颤抖的样子,胡义想死的心都有了。这话要是从别人口里传出,还可以辩解一通,甚至可以反打一耙,连皮带肉咬下对方一块。可是现在传出这话的人却是万贵妃的亲弟弟万通,身份摆在那,自己当真是有冤也没地方诉了。而且倒霉的还是人家一进京城就听到这种陷害自己的戏词,可见民间对于这段戏词就跟那司马昭之心一样,路人皆知了。
在古代,一旦民间舆论形成一致。那当事人再清白再无辜也会被千夫所指,万夫所骂,臭名远扬了。所以历史上很多政客想搞倒对手,在明面上难以下手时,多用一些民间手法,诸如编排戏词,评书之类,借助这种口口相传,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不知情的群众灌输某某是奸的。某某是忠的印象,等时机成熟,再搞此人,便是天时地利人和,无往不利了。
当然,很多段子是从男女关系上搞,这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被人反复使用,一点也不厌烦,到了后世更是发扬光大,这个门那个门的吊足大众胃口,然后纪委一介入,目的就达到了。 这次幕后推手可能因为胡义是太监的原因,便将男女关系这个法宝弃之不用,给改成了一个让人不怕皇帝而怕他的段子,以此树立胡义堪比李辅国同志那种权监的外形,从而让百姓都知道皇帝身边有这么一个,虎狼太监存在。当所有百姓都知道胡义这么一个虎狼太监时,那么官员自然也会知道,官员知道了,皇帝身边的人跟着也会知道,最终皇帝自己就会知道,于是清君侧的行动在所难免。
可恨,外面如此风传。自己竟然一点也没有耳闻,真是太可恨了。西厂那帮校尉干什么吃的,精神文明建设难道不抓了吗。两个拳头都要硬的道理不明白吗!胡义想到宪宗等会处置自己的后果,吓得忘了是自己下令将西厂的大队人马收回。只留少数番子监视权贵动向,这会怪人家不干事,真是有点冤枉手下了。
这一招实在是太黑了,跟堆烂泥一般的胡义,此时浑身上下如堕冰窖。脚底凉到心底。甚至想趁宪宗他们不注意时,猛的冲出昭德殿,给他来个一走了之,从此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可是这念头只能想想而已,不说他没这个胆,就是有这个胆量也冲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