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案件中,有读者质疑有的情节经不起推敲,逻辑不足,并提出了疑问,我都没有回答,因为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和多面。对很多罪犯来说,杀掉一个人并不需要充足的理由,可能一个非常微小的事件就会让他们动了杀机。不瞒大家说,我自己有时也难以理解某些凶手的杀人逻辑。当然,从犯罪心理学上来说,几乎所有的凶杀案都有一个潜在的心理原因,只不过是某个时刻被激发出了犯罪的冲动而已。
但我不是犯罪心理学家,真实的案件也不是小说,更不是本格推理,并非所有环节都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激情杀人,有时可能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动作,看上去微不足道,但足以酿成一场血案。待到审问的时候,罪犯自己甚至都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犯罪欲望感到吃惊。
人性是多面的。大多数的犯罪成功都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事先也没有经过周密的谋划。警队的主要工作是从蛛丝马迹中推导查找出案件的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并非是推理论证谁是凶手。
坦率说,刑事案件中的凶手大部分并不难确定,他们往往没有莫里亚蒂式的缜密头脑和干净利落的身手,案件的发生最多也就是经过了初步的策划,比如预先购置好了作案工具,或者去对方周边了解过环境等。
就这些粗糙的预备,已经算是精心策划的犯罪了。日常的刑事侦查就是这样琐碎和平庸,远没有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样惊心动魄。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案子,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策划过程也谈不上无懈可击,但最终居然成功了,倒是从侧面印证了案件的偶然性。
最开始这个案件并不是一起刑事案子。
一个男人在医院病发身亡,医生束手无策,家人悲痛欲绝。这是个很常见的场景,让人感慨生命的无常。残酷点说,这种情形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场所并不少见。
这次的不同在于,家属对病人的死因提出了质疑。医院常规治疗之后没有令病人起死回生,所以听到家属质疑的时候,医生们显得很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医患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张,医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行业。
幸而这次不同,病人家属虽然质疑死因,但并没有将矛头指向医院,而是带着巨大的疑问选择了报警。
案件转到刑警队后,我去询问了病人家属。一个看上很普通的中年人声称是死者的表哥,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谈起表弟,面孔顿时生动了起来。他唾沫乱飞、指天咒地发誓,说表弟绝不可能突然死于不治之症,他平时身体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