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憨子刑满的时候,文教拉着我们几个年轻民警,开了一个小会。
会议主题很简单:谁明天负责跟他一起,把马憨子送回河南老家去。
犯人刑满有个流程,叫做「必接必送」,我们那时候有「三必接」、「五必送」的说法,也就是有三种类型的犯人,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派人来监狱把人给接回去;有五种犯人,监狱必须把人给送到当地社区矫正部门。
这八种类型的犯人,都是具备一定现实危险性,或者社会不安定因素,不能直接往大门口一扔了事,让他们自己坐车回去,也是不允许家属私自来接的。
马憨子就是「必送」的一种。
送人是个好差事,算加班,有补助,而且清闲自在,坐在车上聊聊天玩玩手机就行,除非是送到新疆西藏这种祖国偏远边疆的地方之外,我们平时都争着抢着要去干这活。
但这次,我们所有人都蔫了。
文教坐在桌子那头,抽着烟,一声不吭地瞅着我们。
我低头,假装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计算犯人这个月的大帐;小杨玩着手指甲;小宋斜眼看窗外,好像没听到一样。
我们三个算是年轻民警,不吱声也就算了,小陈当时刚满三十,算是我们的半个师傅,勉强挂着「年轻」的边儿,看到文教看着他,不能跟我们一样装聋作哑,憋了半天,愁眉苦脸地说:
「文教,我名声不好,他们不乐意让我们送。」
这话是真的,小陈在我们监区有个绰号,叫做「死神小陈」。他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送了三个犯人急诊去医院,三个犯人全都死在了路上,没能撑到医院门口。
别的民警送十次犯人,能救活九次半,剩下半个大部分还是死在医院手术室里的。小陈倒好,不仅死透了,还都是死在跟他一起的车上的,死亡率高达 100%。
小陈自己有了心理阴影——送犯人的全程都是监控录像的,不能你说死了就死了,哪怕是一具尸体,到了医院里,也得做一个心肺复苏,走一个流程,由医生正式宣布死亡。小陈不仅刚工作第一年,和三具尸体在车后厢里待了三次,还得眼睁睁地看着医生给尸体做抢救——他躲不开,监控镜头必须拍着他才行。他跟我说,那整整一年,他都不敢一个人待在宿舍里,老能听见那些死了的犯人的咳嗽声。
其他犯人也有心理阴影,「死神小陈」这个名号很快传出来了,据说后来有一年,有个急诊犯人本来在床上已经不行了,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