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举起榔头,砸死了她 15 岁就深爱的丈夫,是什么让一对富有、幸福的夫妇突然反目成仇?其实,外人永远看不到家门背后的丑陋。
这个案件,我认为是寄居蟹人格的典型案例,这是我取的名字。
我早年在读《邪恶的人性》一书时,对其中几个案例印象深刻,因为我发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许多案件中,都会出现这样的人。由于这本书是宗教心理学,所以把这类人称为魔鬼人格。但我觉得这个称呼不足以精确表达这类人的特点。
许多不同类型的人格都可被称为魔鬼。而我想说的只是其中一类。考虑后,我认为它们的捕食行为以及它们本身的特征很像寄居蟹,故取名。
去年有读者给我发了一个 B 站的视频,是日本人替寄居蟹做了一个玻璃海螺,用以观察寄居蟹的身体。果然,尽管寄居蟹露在外面的双螯带着坚硬的壳、张牙舞爪、十分可怖,但它藏起来的身体极为柔软、弱小,甚至有点可笑……
寄居蟹人格是一种极端的控制型人格,它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还有毁灭,尽管它自己在意识层面可能不这么认为。如果这是个典型的寄居蟹,那么和 TA 亲近的人(海螺)都会有一个趋势:生「病」。
海螺会逐渐失去自信、自我意志,变得自我怀疑,否定,消沉。长期相处后,海螺可能表现出颓废、一事无成,酗酒、沉迷游戏,会有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的会自残、自杀。
海螺可能会去看心理医生,但怎么都看不好。海螺觉得自己太失败,更觉得亏欠寄居蟹,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循环。
但海螺没意识到的是,他们生病的根源正是寄居蟹——那个标榜自己「付出很多」,「善良」,只有自己能够「接纳」、「容忍」海螺的人。
我收到几十、上百个读者向我讲述,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被这类人伤害的。
出于保护隐私,我不会分享读者的案例。我一直在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件中寻找寄居蟹的身影。说实话,这挺难的,因为很多时候,报道不会太涉及这种隐性的、长期的人物关系。
这样的案件有很多,我会陆续完善这个理论,以让更多的人警惕。
她朝最爱的丈夫举起榔头,却被当庭释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