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什么是「偶像」?
站在粉丝的角度看,所谓「偶像」,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在面对困难踌躇不前时,在遭受打击倍感挫折时,在面临人生的重大事件时……耳边响起某个人说过的一句话,唱过的某句歌词;眼前浮现那个人的音容笑貌,走过的某段经历,自己就会感受到力量从心底里涌上来。能带给自己这样力量的人,可谓「偶像」。
像「四大天王」,像周杰伦,大家都公认他们是「偶像」。
但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凭什么,那些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半大孩子,明明只是很不成熟的艺人,却也被奉为「偶像」?
因为,偶像,有故事。
站在运营的角度看,所谓「偶像」,说穿了,就是「讲故事」。
所谓「偶像」,是用整个青春,来讲一个粉丝们可以共同参与的、增强现实的人生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是可爱的,好看的,花枝招展的。它的内核,更是充满着力量感的。最重要的是,一个好的偶像故事,必须是真实的。
南沙织的背后,是日本摆脱战败阴霾、重新崛起的国家故事。这位拥有日本本土、冲绳、美军、菲律宾四重身份背景的南国少女,诉说着东瀛列岛未来的希望与梦想,轻轻推开了「偶像」这个全新文化产业的大门。
原生家庭残破不堪的山口百惠,用她全部的青春年华,在演艺生涯中补全了自己的家庭,留下了传世经典的完美故事,也为「少女偶像」这个职业树立了高不可攀的绝对榜样。
为了弥补山口百惠化羽成蝶后留下的遗憾,松田圣子、中森明菜等新一代少女偶像,也各自拼尽全力,希望能重复前辈的完美故事。但「完美」岂可轻易重现?聪明反被聪明误也好,人善被人欺也罢,总之,她们的故事都是高开低走,最终没能好好讲下去。
所谓「偶像」,区别于「歌手」「演员」「主持人」「模特」,归根结底,是他们必须「用自己的人生来讲故事」。
这话说得再学术点儿,就是日语维基百科采用的「偶像(アイドル)」定义——
「与粉丝共享成长过程,将存在本身视作魅力而积极活动的人。」
请注意,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汉语定义的「偶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偶像」的定义是:「用土、木制的供人敬奉的人像。比喻极为崇拜的对象。」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现代汉语词典》的「偶像」是一种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