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比例特别高。以我身边的朋友为例,经常性失眠和疲惫就不用说了,焦虑、紧张、神经衰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于更严重的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的比例也不在少数。
从我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所有人精神状态变差都有一个很明确的时间点,就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头一两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像诸如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问题会这样普遍地出现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办公室白领阶层。
以我的能力,不可能 100% 的回答这个问题,但我想从我的所见所想给这件事情提供一个侧面的参考。我认为,现在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固然带来了生活上巨大的便利,也为新时代的无产阶级提供了新的困扰:就是即时通讯设备的大发展磨平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让人被「异化」的程度更深了。
曾经「上下班时间」就是标准的生活与工作界线的区分。而现在有了智能手机,有了笔记本电脑,有了发达便捷全面覆盖的网络,有了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以至于老板的一条信息,甲方的一句留言,就能让你即便十一二点躺在家里柔软而舒适的床上,也得迅速切换到工作状态。
马克思讲资本家剥削工人靠延长劳动时间和压低工人工资,但是马克思那个时代工人下班了就是真下班了,回家里就能老婆孩子热炕头,你工头要让我赶工还能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不?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打破了生产场地的空间限制,让在家工作的「软性加班」变得更为方便,曾经的「八小时工作制」竟然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得名存实亡,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的讽刺。
精神问题普遍存在于年轻脑力劳动者群体中,跟这种情况不无关系。精神需要有张有弛,需要放松,这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我们吃饭、睡觉、娱乐甚至发呆,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工作「再生产」我们的劳动力。
但是即时通讯设备频繁地打断这样的再生产过程,让我们长期处在一种精神紧张的状态,劳动力再生产被严重干扰;但是明天还要继续劳动力的使用,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就上周我跟一位朋友吃饭,本来是周末其乐融融山珍海味饕餮大餐,多么优质的劳动力再生产条件,但是她就得时不时的去回工作微信,要知道这是周末哎。我留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她回老板信息的时候,另一只手都会从舒展的手掌变成紧攥的拳头,这就是神经紧张的一个表现,久而久之不焦虑才怪。
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