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不是「逃离北上广」,而是廉价劳动力注定被驱离(第1页)

(上)

18 年最后一天的跨年局,我们许久不见的八个朋友聚会,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这八个人中,有七个都计划在明年离开北京了。虽然我一直认为所谓「逃离北上广」是一个伪概念,但是没想到在我们这个小样本里比率会这样高。

我们都是 14-15 年香港一年制硕士,到今年普遍都是工作了三年。我也在社交网络上做了一个简单的小调查,发现选择离开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大致都是在工作 3-5 年这个时间点。对于一线城市打工者来说,「三年之痒」确实成为了一个现象。

找过工作的朋友都知道,1-3 年工作经验是一个待遇,3-5 年是一个待遇。三年这个坎,要么就在本公司升职、担任基层管理角色;要么就跳槽,工资至少涨个 50%。最重要的是,大学毕业工作三年后劳动者们普遍要「奔三」了,到了而立之年考虑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刚工作的时候还有很多创造的激情、对事业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现在大致都要考虑:买房怎么办、户口怎么办、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孩子养不养得起……同时一些美好的憧憬也多被现实击碎。所以如果在一线城市没有一个好的预期,纷纷离开也是一个理性人权衡利弊之举。

那么我们就要拨开现象来分析问题的本质了,一线城市之所以是一线城市,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聚集。资本的聚集带来了工作机会、繁荣的商业、便捷的生活,以及最为重要的——未来预期的途径和较多的上升渠道。

劳动者们选择大城市也是满怀着对更好生活的期待,毕竟多数人的家乡都被陈旧的生产关系、肉眼可见的天花板和封建化的人际网所蒙尘,相比较下,资本营造起的光鲜亮丽成为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目的地。

所以并不是所谓的「一线城市」有多吸引人,而是资本选择了这些城市,这些城市因为其各自的特质——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经济金融中心、广州外贸中心、深圳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能实现资本增殖最大化的理想场所,是「看不见的手」做出的最优选。

资本的聚集带来的是几何倍数增长的工作机会和上升通道,因此劳动力去追逐资本就像非洲大草原上追逐水源和草的迁徙动物们一样,这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资本描绘的图景真有那么美好吗?正如我上面所说,资本是一个冰冷的市场元素,它只服从于经济规律——就是要自身增殖的最大化。而这其中,北漂沪漂的年轻人不过是它实现增殖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降低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