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很火——「你见过哪些小病拖成大病的例子?」
当时看到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三年前看到的一个不到 1 岁的小姑娘。
那一天值班,中午接到了儿科医生打的电话:「这里有个疝气卡住了,你来看一下。」
我交代了病区的工作,急匆匆赶到了儿科病区,一看,患者是一个 1 岁的小姑娘,从出生开始就有疝气,一直没有治疗。
小孩的父亲见到我的第一句:「你怎么才来啊?我们等你半天了。」
家属心里着急也能理解,我没接话,直接就去旁边看了小姑娘。小孩的腹股沟区有一个核桃大小的包块,肿得很硬,我沿着包块周围摸了一下,疝气是没错的,周围水肿得厉害,肠子呈 U 型卡在了外环口, 得先试一试手法复位。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
通俗说,就是我们的大腿根部,有一个区域,叫做「腹股沟区」,这个地方是个「豆腐渣工程」,腹壁的其他地方,都是厚厚肌肉,而这个地方竟然是几层「纸」糊的,这个「纸」就是几层薄薄的腱膜组成,腱膜就是买肉的时候,那些白筋,几层纸做的也就算了,还有个洞,男性的精索从此穿过;女性的话,是子宫圆韧带。
「疝气」男女发病率之比大约为 15:1。所以,女孩疝气可不是罕见病。
我手法复位的时候,小女孩哭得很厉害,我和家属大概解释了一下:「现在这个情况可能需要通过肠道打一些麻醉药,待小孩安静以后,再次手法复位,复位的过程可能导致肠管破裂,如果复位不成功可能还需要手术复位。」
孩子他爸一听就急了,说:「你是啥大夫?这么小的孩子给打麻醉剂?还做手术,你到底会不会看病?」
这种话很常见,我在临床上天天听,只得再次重复了一遍风险,建议他们按我说的来。
没想到,孩子父亲摆摆手:「不用了!我们自己弄!」
俗话说「听人劝分一半」,但对于这种不听劝的家属,我一般也不会再劝,签署了拒绝手法复位同意书后我就离开了。
回去忙了一下午,终于空下来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个事,我给儿科打电话,问孩子情况怎么样了。
「孩子他爸给按进去了,现在小孩睡了,好着呢。」
诶?隐藏的外科高手?我有点疑惑,但这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