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人热衷于组 CP,比如,就因刘禹锡与白居易的那场唱和,他们二人被并称为「刘白」。
可后人真正认可的组合,却并不是他与刘禹锡。
而是他与元稹,即,元白。
贞元十九年,白居易初见元微之,惊鸿一瞥,乱了心曲。
他从没见过那样张扬、恣意、笑得那么肆无忌惮的男子,骑着马在朱雀大街招摇过市,好似铺天盖地的阳光都融进了他的笑眼里。
白居易得知,那男子叫元稹,字微之,即将与自己成为同事,一起在秘书省任校书郎。
他们一个清风明月,一个傲雪凌霜,性格天差地别,可二人交谈之下,却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懂得对方未曾说出口的下半句。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他们都是敏感的人,轻而易举地发现了对方眼底的忧伤,一样的眸子里捆绑着旁人无法触碰的过往。
他们一个失去了湘灵,一个失去了崔莺莺,同样的所爱隔山海,同样的山海不可平,于是,这两个人干脆上演了一出封建主义兄弟情。
如果说,后来的白居易失去了爱情,也在仕途上失了意,那么他唯一的灵魂寄托,便是挚友元稹。
《唐才子传》里描述他们: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
就在他们当了两年校书郎后,两个人都嫌位卑职微,不能一展胸中抱负,于是约定再去考制举。
他们与世隔绝,携手入住华阳观,在那里一起复习、互相监督、共同备考。
制举考的是策论,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二人凭借在秘书省阅遍群书的经验,一同探讨国家大事,并且把他们二人的政治主张撰写成册,名曰《策林》。
在闲暇的时候,他们又一同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晚上同床共枕,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
白居易写诗: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
翻译过来,就是:微之,每当我和你在一起,时间就过得好快呀。
元稹写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翻译过来,就是:乐天,这不废话吗,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
两个人你侬我侬、形影不离,后来双双过了制举考试,白居易还是万年老四,而元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