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琵琶行(第1页)

元和十年,朝廷与藩镇彻底撕破了脸皮,双方在东方战场兵戈相向。

藩镇为了逼迫朝廷让步,暗地委派杀手潜入长安,当街刺杀了主战派的宰相武元衡,一时之间,举国哗然。

唐宪宗龙颜大怒,严令京兆府追查刺客,可这群刺客无法无天,竟公然向京兆府写信:谁敢抓我,我就杀谁!

大唐王朝,颜面扫地。

往日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的衮衮诸公,此刻才发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甚至有人打退堂鼓,劝皇帝说,要不咱们还是不要削藩了吧。

就在朝野上下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当口,白居易率先上书,要求朝廷尽快缉拿凶手,并严厉痛斥那些胆小如鼠的大臣们。

很快,白居易就遭到了这些人的反击。

他们说,白居易是东宫属官,却乱议朝廷、诽谤同僚,纯属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而更有阴险小人,开始翻旧账,说白居易的母亲是在赏花时不慎坠井而死的,但白居易却写《赏花》《新井》这样的诗,这是有伤名教,大不孝。

这一指责,可谓恶毒。

这么多年来,朝廷里的权幸们,包括皇帝本人,都十分厌恶白居易,可之所以拿他没办法,就是因为白居易代表了舆论,他的身后有千千万万的百姓在给他撑腰。

所以,越职言事这样的罪名,根本奈何不了白居易。

既然如此,要收拾白居易,就只能从私德方面入手,只要让老百姓觉得,他们崇拜的偶像人品有问题,那么大家还会支持他吗?

我国古代以孝治天下,要攻击私德,最狠的,莫过于指责一个人不孝,这样的人伦大罪一旦坐实,只会落得万人唾弃。

事实上,白居易这两首诗,都是在白母去世前写的,可朝堂之上政敌们一波又一波地添油加醋,宦官们又在背后推波助澜,连皇帝也对此喜闻乐见,在这样的局面下,白居易根本百口莫辩,只能上书谢罪,被贬江州。

而这时候,更让白居易心寒的事发生了。

本来,白居易被谪的官职是江州刺史,虽说远离了中央,可好歹也算得上是封疆大吏,可这时候,中书舍人王涯却说:白居易犯了这样的大罪,怎么能让他当一州刺史呢?

于是,白居易从江州刺史,又降格成了江州司马。

那么,这个落井下石的王涯是谁呢?

他是白居易的朋友。

元和三年,王涯因「制科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