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保护膜与微生物
广告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个气质姣好的清纯美女,用手指轻轻拂过自己天鹅绒般细滑、微微泛光的肌肤,此时,悦耳的画外音响起,开始向您介绍一种可以保护皮肤天然酸性保护膜 的洁肤皂。一块儿肥皂也能行?还有,皮肤的酸性保护膜到底是什么?
与其在广告里找答案,不如去请教化学实验员,他(她)会告诉您:酸溶液的 pH 值很低,大约为 1 ~ 2 ;碱溶液的 pH 值则很高,大约为 11 ~ 14 ;pH 值中性为 7,比如水。
下面的例子可以让您更好地理解酸碱度:具有强腐蚀性的硫酸十分危险,其 pH 值低于 1。有趣的是,紧随其后的是我们的胃酸,pH 值约为 1 ~ 1.5,在厚厚的黏液层与弱碱性黏液的保护 下,我们的胃幸免于胃酸的腐蚀。柠檬汁的 pH 值为 2.4,醋酸为 2.5,阴道内部为 3.8 ~ 4.5。人体皮肤表面的 pH 值为 4.7 ~ 5.5,pH 值 6.5 ~ 7.4 的唾液已具有弱碱性,皂液的 pH 值为 9 ~ 11, 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最高,约为 14。
由此可见,皮肤的酸度虽不具腐蚀性,但明显已呈酸性;皮肤的酸来自角质细胞废料、皮脂、汗水等新陈代谢产物。汗水中含有乳酸(Milchs?ure)与其他酸性物质,类似于很多护肤品承诺的「轻度刷酸磨皮」效果。这些酸性物质分布于我们的角质砖墙,不仅 可以降低皮肤的 pH 值,还会凝结水分提供给最上层的皮肤,因此被称为「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同样,渴望赚钱的日化行业也想仿制保湿因子,造出 「保湿霜」销售给顾客。
皮肤的 pH 值如此重要,与在它上面生活的有机物密切相关。皮肤就像一条坚硬的石子路,这里没有相亲相爱,而是充满了激烈的巷战。由病毒、真菌、螨虫及其他成百上千种细菌组成的各 大帮派,长年马不停蹄地相互竞争牵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生物们。人类微生物群系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演化,构成现在体内外所有病原体的总和,它们分布在皮肤、口腔、生殖器、肛门以及肠道内,其中只有 1/4 来自人体本身,其余 75% 则是定居在我们体内外的「客人」。每个人身上都生活着不计其数的细菌,大概是世界总人口数的上千倍。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皮肤上的微生物群系有时甚至要比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