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文身——给皮肤的血腥片(第1页)

打个比方说,我们现在正坐在皮肤停车场的地下二层。突然, 一枚巨大尖锐的针头刺破了我们头顶的天花板,不明黑色液体瞬间溅得到处都是,一下接一下。过了一会儿,入侵终于停止,渐渐传来了受伤皮肤的呻吟和它因疼痛而发出的颤抖,阵阵痛感与充满毒性的异物吞噬了一切,炎症信使们也都在目瞪口呆地观望这一局面。很快,身体便发现是一种来自外界的有害物质暴力地 突破了皮肤保护屏障,把颜料喷了进来,有的黏着在支柱上,有 的蔓延到受伤的淋巴上。有些部位连地板都给刺穿了,于是颜料渗向地下三层与脂肪组织。这样的炼狱场景恐怕只有在噩梦般的血腥电影里才见得到,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以上就是文身进行时与结束后,皮肤大楼中居民们的感受了。

该怎么处置这一堆危险废料呢?到处都是扰民的异物颗粒,致癌、致敏的色素,各种防腐剂以及强力毒物,但事已至此,无力回天。

不久之后,基底膜带会渐渐痊愈,但由于被暴力刺破,可能会产生难看的瘢痕。如果某处文身不尽如人意,用激光消去后同样也会产生瘢痕,即使不断变着法儿修缮也基本上无济于事:恰恰是之前的着色部位,取而代之的会是由白色瘢痕组织组成的幽灵文身。 真皮层内,清扫小分队(巨噬细胞)和垃圾收集站(淋巴)都会

继续和文身颜料斗智斗勇。其中一部分色素会被免疫细胞包围, 作为异物永久保留在真皮层中;另一部分则会被淋巴管满怀希望地交给淋巴结,或许淋巴结知道该怎么处理。显然,淋巴结对此 也手足无措,于是最终变成了永久废物。

然而后果是灾难性的,局部淋巴结会因此着色。「文身色素模仿转移性黑色素瘤」与「淋巴结黑色素瘤转移」的区分,需要 组织学家在显微镜下仔细研究。但要正儿八经观察组织,就得先 给患者进行一次手术。一名 32 岁的美国女子不幸罹患宫颈癌, 注意,她的双腿上布满文身。女患者的 PET/CT 扫描照片结果显示, 癌症已转移到了她的下腹淋巴结,治疗方式为立即进行大型腹腔手术。然而结果显示,堆积在淋巴结中的其实并非癌转移,而是文身墨水的沉积物,手术于是告停。

文身色素不仅会沉积在淋巴结中,还有可能漫游到其他器官。 虽然机体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求解决方法,但根本无计可施,这 些色素微粒就像滴答作响的微型定时炸弹一样分散在人体各处。

日常生活中对商品包装、化妆品、纺织物、食品中色素及含量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