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之于晒斑正如光之于影。
因阳光照射在面部蛰伏而出,冬季又渐渐淡去的浅棕色斑点——雀斑(Sommersprossen)*1,可不是随便得名的。这种趋光型色斑的黑色素散布于幼儿细胞层,即地下一层表皮中,大多都对阳光极为敏感。不过,色素细胞与黑素细胞在大小、形状、数量上都不会改变,它们心如止水,只有当阳光强烈时才会一跃而出。
雀斑到底美不美,各路看法大相径庭,一些人为之着迷;另一些人却完全无感,会想方设法去做祛斑,甚至连激光带来的皮肉之苦都不在乎。其他斑点的也相类似,比如老年斑实质上是晒伤的皮肤在竭力拒绝更多的紫外线照射,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曝晒后的部位永远星星点点,如此看来,老年斑真该改叫晒斑。大喊「不要不要」的斑点们是体积扩大了的黑素细胞,它们会汩汩不停地喷射大量黑色素,不要惊讶,这只是皮肤无法再接受更多日照的明确抗议。问题是,对于皮肤的苦苦哀求,我们能否给予关注,多上点儿心,并从今往后开始使用防晒霜和遮阳帽?
第三种棕色斑点是痣(Leberfleck),有的先天形成,有的后天获得,是黑素细胞筑构在表皮、真皮或二者夹层部位的巢网,属于良性色素瘤。一些人的身上就像瓢虫一样斑斑点点,有的人却像白瓷娃娃般几乎什么也没有。日照会使痣恶变,因此,皮肤医生都会耐心地花大量时间仔细检查患者身上的痣。大部分人身上最多长有 30~40 个痣,15% 的人有 100 个以
上,此外,30 岁前从皮肤深处钻出来的痣,50 岁以后往往会再次潜回组织深处。至于为什么会有痣的存在,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如果您身上的痣多到数不清,这里有一条欣慰的好消息给您:
据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表明,不仅是皮肤老化,就连骨质疏松症等其他衰老先兆出现在「斑点人」身上的时间要比(几近)无瑕的人晚很多,原因出在染色体末端上,即端粒(Telomere)。绕线模样的染色体承载着我们的遗传基因,而位于它们末端的端粒就像帽子一样发挥着保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端粒会不断消耗,细胞每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逐次变短一些,一旦消耗殆尽,细胞将因再也无法分裂而凋亡。科学家发现,痣多的人拥有较大的端粒储备,这意味着他们坐拥维持年轻长寿的宝藏。
过多的阳光有害身体健康,但出于多种原因,它仍然是我们机体的必需品。说到光线时,大家会想到阳光、火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