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如何打破认知天花板(第1页)

没有人会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你也读过许多书,上过很多课,你很努力很上进,但是读了再多书,上了再多课,仍然在现实中面对复杂的问题有些束手无策。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并非是我们不够勤奋,而是我们的勤奋一直停留在战术层面,但在战略上的懒惰我们却毫不自知。

猎豹 CEO 傅盛的认知三部曲提到: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曾担任腾讯副总裁、硅谷投资人、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说:你的认知和见识决定了未来的命运。资深媒体人、《罗辑思维》主讲人、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说:这个时代,认知升级远比积累知识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图片

在我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发现一个现象,公司的 Boss 及其他高管,无论多复杂的问题在他们那都能迎刃而解,难道这些人真是天生如此聪明吗?

当我工作几年之后,到了大企业,人力资源部群发邮件人事任命公文,把 CFO(首席财务官)任命为某事业部 CEO(首席执行官),又或者是 CMO(首席市场官)任命为 COO(首席运营官),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CFO 不是只擅长公司财务吗,CMO 不是只擅长市场吗,为什么这些高管可以无视岗位及行业的限制,仿佛什么岗位都可以做。

从高级经理到总监的职位上,岗位的通用性并不高,从总监到副总裁,虽然只有一级,但可能中间犹如隔着一条鸿沟,难以跨越。并不是因为工作经验久了,随着年限增长而自然升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这里可能会失效,这也是俗称的「天花板」,也叫做「彼得效应」。

如果有一天,和你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比你晋升的快,一年不到就做了你的上级,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晋升的人不是你,即使你很努力的工作。

我相信你的朋友里一定有那么一些学东西很快,做什么仿佛都比较厉害的人,他们真的比你要更聪明吗,不见得,他们一定是发现了某些学习之道。

这些在行为和结果上反映出来的差别,体现了人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高低。

认知能力也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