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用「身体」战胜抑郁:行为疗法(第1页)

在尝试了上节课讲到的「认知疗法」后,你或许对调整抑郁情绪、战胜抑郁有了一些信心,今天,我们会讲到另一种方法,「行为疗法」。

行动,对于陷入抑郁之中的人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因为抑郁的典型症状就是「无为」,让人什么都不想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想一个人退缩在角落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把抑郁叫做「下行漩涡」。所以,我能理解,在一个人感到抑郁的时候,让她采取行动有多困难。不过,我想告诉你的是:假如你能坚定自己的意志,努力做些行动,你的抑郁真的会得到改善,哪怕是很小的行为,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介绍战胜抑郁的「行为方法论」。

既然是「行为方法论」,也就是以行为为核心,我们需要考虑这些行为背后能解决哪些症状,因此我们需要对抑郁的症状做一下分类,这有助于我们找到对应的方法。我们可以把症状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症状可以被称为「判罪官」,指的是那些让我们自我感觉不够良好的症状,比如自罪自责,自我否定,甚至有自杀的念头和冲动。我们知道,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也会抑郁,他们会带着「滤镜」去看待自己,只能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对闪光点视而不见。这类症状使人无法自我欣赏,这既不利于发挥自身优势,也容易让他们陷入负面情绪难以自拔。总结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爱自己」。所以,我们要讲的第一类行为,与学会「爱自己」有关。

第二类症状可以被称为「玻璃罩」:它是阻碍我们跟外界互动的屏障,让人什么都不想做,失去做事的兴趣,感受不到未来的希望。而当你不想做事,不想向世界抛出任何信号的时候,也就无法从外界获得能量和反馈。于是,这个「玻璃罩」让我们的能量越来越弱,让人感到窒息,这也是使抑郁陷入恶性循环的原因之一,总的来说,这类症状的特点是「缺少跟世界的联系」,所以,我们要讲的第二类行为,跟「增加与世界的互动」有关。

第三类症状可以被称为「绝情水」:它使人体会不到开心的感觉,在情感上也十分麻木。其实,这类症状与 抑郁带给人的生理变化有关,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讲过,抑郁会改变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让人开心不起来。不过,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相互作用的,抑郁会给人的生理带来消极变化,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为,给生理带来积极变化,比如运动、慢跑能够促进内啡肽的分泌,从而能帮助我们调节抑郁情绪。所以,我们要讲的第三类行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