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堂课的内容:
自控第一步:如何用 WOOP 找到自控动机,让自控事半功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朋友小山在车里听许岑《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节目,他一边开车,一边兴奋地跟我说,许岑说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动力有两种,要么兴趣,要么目标。一般来说,大人会根据小孩子的兴趣,帮小孩报兴趣班,比如我们家小鹏上钢琴班。而我们成年人,光靠兴趣驱动是不够的,更要由目标驱动,比如我们每年做新年计划,都会制定很多目标和想法,虽然每年都是重新把去年的抄一遍。
不禁想到,《自控力》的作者凯利在序言中也提到:参与课程的人,都要选择一个长达 10 周的「自控力挑战」,也就是你想用自控力践行的目标。这一目标,既可以是你逃避的事、想要改掉的习惯,也可以是你愿意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关注的重要生活目标,比如健康管理、压力调控、情绪调适、克服拖延等。
仔细想想,无论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公司每年、每个季度都会制定业绩或考核目标,以管理所有人。放到自我管理的领域,比如自控也同样需要澄清目的(需求或期待)、明确目标,即你为什么想要自控,做到什么目标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自控呢?
了解自控动机(需求或期待)
为什么一定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自控呢?因为当你无法自控,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动机(初衷)就能激励自己再坚持一把,咬牙再坚持一次。再坚持一次,往往正好是从不习惯开始转向习惯,行动开始出现成果的转化点。比如常坐办公室的朋友小明脊柱不舒服,特别想动,可腿脚总出问题,他不敢跑步,而且也懒,一周下来,偶尔心血来潮才快走一回。前段时间体检,医生指出小明已经患有重度脂肪肝,急需锻炼减脂。于是,一个身高一米七、体重 185 斤的大胖子,颤颤巍巍地上路了,目标是每次跑 5 公里以上。刚开始是气喘吁吁的,几乎喘不过气来。第一周,跑了三次,一次 2~3 公里不等。第二三周增加到 4~5 公里。跑到 5 公里时,往前再多走一步都觉得很困难。5 公里,似乎成了一个无法跨越的魔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