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节 奇谈怪论与思想之雾(第1页)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好一首《远山澄碧雾》,作者李世民。这是初唐开国的太宗皇帝写的一首有关雾的诗,历史上还有很多咏雾的诗。而今,富有诗意的雾气、雾色都让位给雾霾了。

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论题有雾色之朦胧美,而没有雾霾之害;另外还要把关于沟通的讨论做一个总结。

生命中总会有得有失,这本是世间最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就在得失之间,人们总是患得患失,担心失去也还在理,那「患得」又是为哪般呢?得到的时候本该高兴,却又担心失去,可见「患得」其实就是「患失」。

贾宝玉总爱思考一句戏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终于了悟生命的真谛。原来就没有,又何必担心失去,没了「患失」的负担,自然也没了「患得」的烦恼。失则失之,得则得之,不留痕迹,不费心思,生命就自然了,内心也就少了很多烦恼。焦虑、抑郁这些困扰很多人的负面情绪也就自然消散了。

上节课的思考题,论题是说:「你没有失去的东西你仍然拥有,你没有失去你的角,所以你有角。」

书友们是如何证明的呢?

还是对话论证。

甲:你有没有角?

乙:我没有角。

甲:你能不能失去你没有的东西?

乙:当然不能。

甲:所以你不能失去你的角。

乙:是的。

甲:你没有失去你的角,那你现在有角。

推理过程没什么问题,所以单从上面的问答是很难分辨出关键所在的。

我们要深入到其中的每个细胞,找到最关键的,含义可能被日常想法中一带而过,忽略的那些部分。什么呢?——「有」和「没有」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说「我没有钱」,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如果一个人说「我没有翅膀」,别人就会以为他在发烧或者在幻想,因为世上本就不存在长在人身上的翅膀。

其实,「有没有」只对那些已经存在的事物才有意义,而对世上不存在的东西来说当然也就没有「有没有」的问题。

混淆来自日常语言的不严谨,我没长翅膀,其实是不存在这样的人类翅膀,但我们说成「没有」。

有人会有疑惑,角、翅膀是存在的啊,不是捏造出来的。的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