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节 第四周小结

2016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美国的歌手鲍勃?迪伦,其实,我一直认为他是诗人。对诗歌有兴趣的朋友都应该能听出其中的诗意,建议大家可以在闲暇时看看现代诗,古今都看,北岛、顾城、舒婷、海子,等等等等很多很多,感受一下我们说的形象思维的一种形式——意向思维。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受。

我们上周讲了思维突破、观念转变、深入分析问题以及批判思维和思维陷阱等等内容。

而我们提到的伟大人物——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属于聪明孩子的行列,甚至有些笨拙。他也没有给自己拟订什么伟大的目标,他只是思考了一个关于光的问题:如果我坐在光上,我会看见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在问:光是什么?而是什么的问题就是在问这个事物的内涵,也就是本质。当他想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切都变了,他提出这个理论时还只是一个不到而立之年的专利局小职员,当时他 26 岁。而且不仅仅是他自己改变了,整个世界都变了。

现在大家能感受到提出一个问题有多重要了吧,而这个意思正是爱因斯坦说过的话,还记得在《知识圆圈与概念标准》一节课我们提到过,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深刻的多。


所以,关于这个世界、关于自己,我们要给自己提几个深刻点的问题,那样我们会成长的很快。

之前我们说过,成功的人都会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但不代表他们都系统学习过,很多时候,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多来自经验,加上推理判断能力,但在一些概念的打造上,显然还不够。这也是《商业密码与概念延伸》一节课讲到的,经验式的归纳方法正在转向推理式的演绎方法。而马云的「五新」观点显然还停留在归纳向演绎转变的过渡阶段,没有完成。

观念是我们观察和理解世界,包括理解自己的基础,这一点几乎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行为。我们千万千万不要懒于改变自己的观念,可以说,干什么事懒一点也能将就,但是如果是面对观念的改变都懈怠了,那结果也非常简单,被时代淘汰,从历史中消失,没有第二种可能。请大家深深体会其中的含义。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