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几乎都是书呆子,偶尔有一两个异想天开的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因为我们太相信眼前的一切,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固化!再不改变,未来不过是重复现在和过去!
我们的学习主线是思维方法,最终要提高思维能力,所以,所有的案例不管是精彩还是有趣都是为了引导大家掌握这些知识点,掌握了,多少案例都能找到,俯拾皆是,没掌握,案例越多反而越乱。所以,很多经典案例是值得没事就想的,不是学完就完了,我自己也一样,反复思考同一个案例,通了就都明白了,不必求多。
这周我们开始进入判断、推理的学习,首先学了归纳和演绎两种思维运转的方式,我们也称为归纳法、演绎法。还对比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以及思维辨析,重点还在概念上。
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判断要有对错。
但是大家会有疑问,所有的情况都能有对错的判断吗?如果是那样,还需要什么推理呢?都知道对错了还推什么呢?
如果分不出对错怎么办,两点,一,不是所有的思维都有所断定,二,我们通过假设来解决。
比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去。这是一个当时无法做出对错的判断,要等明天,要是下雨了,我们却没去,这个判断就错了。也就是说,这个判断的对错可能当时还无法确认,我们通过假设的办法,设定我们的结论。
判断有很多类型,我们不做全面讲解,在遇到的时候会提到,咱们这门课要求会用就行。
归纳更多的是从概念的外延,通过总结、概括成为内涵,演绎正好相反,从概念内涵出发,推导出符合概念的事物。
所有的人都会死的,这是一个归纳的结论,所以是可能错的。可是英国哲学家休谟虽然是位彻底的怀疑论者,但他反对的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法,奇怪吧,因为演绎能保证真的原因恰恰在于前提要包含结论,否则怎么保真呢?休谟的意思是,既然前提包含结论,那就没增加新的知识啊,而归纳虽然不能保真,但却是在增加知识啊。很有道理,但不全面。演绎的前提虽然暗含结论,但是没有推理分析,结论是出不来的,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后面的课程我们会用案例讲给大家抽象思维的深层——理性思维的特点。
黑乌鸦和紫奶牛的问题是由德国逻辑学家卡尔?亨佩尔于 20 世纪 40 年代为了说明归纳法违反直觉而提出的。
我们再简单介绍一点思想史的东西。
古希腊有个麦加拉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